《秋波媚 芙蓉》

时间: 2025-01-26 04:24:18

艳质谁教托蓼洲,寂寞更谁俦。

半竿落日,几行征雁,一叶归舟。

那堪风雨频相妒,红粉逐波流。

深深绮阁,盈盈罗帐,多少清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波媚 芙蓉
艳质谁教托蓼洲,寂寞更谁俦。
半竿落日,几行征雁,一叶归舟。
那堪风雨频相妒,红粉逐波流。
深深绮阁,盈盈罗帐,多少清愁。

白话文翻译:

这位美丽的女子是谁让她被寄托在蓼洲上,寂寞的身影又有谁能相伴呢?夕阳的余晖照在半竿的水面上,几行飞雁在天际划过,只有一叶孤舟缓缓归来。那让人难以忍受的是,风雨频繁地妒忌她的美丽,红粉佳人只能随着波涛漂流。深深的华美阁楼,轻盈的罗帐中,积聚了多少惆怅与清愁。

注释:

字词注释

  • 艳质:美丽的容貌。
  • 蓼洲:指的是蓼草生长的地方,古代常用来形容水边景色。
  • 半竿落日:落日的余晖照射在水面,形象描绘了黄昏的景象。
  • 征雁:飞行的雁,常用作思乡的象征。
  • 红粉:指年轻的女子,常用于形容美丽的女性。

典故解析: "蓼洲"出自古代诗词,常常被用来描绘江边的美丽景色。诗中提到的“风雨频相妒”可以理解为自然界对美丽的嫉妒,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无奈和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涓,明代女诗人,生活在一个女性地位较低的时代,但她的诗作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著称,常常描写女性的内心世界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秋波媚 芙蓉》创作于明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局限和对美的追求。诗人在写作中,表达了自己的孤独与惆怅,结合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歌鉴赏:

《秋波媚 芙蓉》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诗,通过自然景象和女性形象的交织,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惆怅。全诗以美丽的女子为主线,开篇即以“艳质”引出,令人想象她的美丽与无奈。诗中通过“落日”、“征雁”、“归舟”等意象,描绘了秋天的黄昏景象,这种自然的变化与内心的情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那堪风雨频相妒,红粉逐波流”一句中,风雨不仅是自然现象,更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破坏与嫉妒,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结尾的“深深绮阁,盈盈罗帐,多少清愁”则将个人的愁苦与环境紧密相连,展现出一种无奈的美。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凄美的秋日氛围,体现了作者对美和孤独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艳质谁教托蓼洲:谁让这样美丽的女子栖息在蓼洲呢?
  • 寂寞更谁俦:在这样的寂寞中,又有谁能陪伴她呢?
  • 半竿落日,几行征雁,一叶归舟:半竿的落日映照着水面,几行飞雁正飞过,只有一只孤舟缓缓返回。
  • 那堪风雨频相妒:难以忍受的是,风雨总是对她的美丽感到嫉妒。
  • 红粉逐波流:红颜美人随着水波漂流。
  • 深深绮阁,盈盈罗帐,多少清愁:华丽的阁楼与轻盈的帐子中,积聚了多少愁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美丽比作自然景象,加深了诗的意境。
  • 拟人:让风雨具有情感,表现对美的嫉妒。
  • 对仗:如“深深绮阁,盈盈罗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美丽女子的孤独与自然环境的变化,表达了对美与孤独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个充满忧愁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蓼洲:象征着美丽与孤独的栖息地。
  • 落日: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征雁:思乡之情的象征。
  • 归舟:象征着归属与孤独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艳质”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容貌
    B. 荷花
    C. 秋天的景色
    答案:A

  2. “深深绮阁”中的“绮阁”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阁楼
    B. 一种花
    C. 秋天的季节
    答案:A

  3. 诗中提到的“征雁”象征着什么? A. 旅行
    B. 思乡
    C. 朋友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钱涓的《秋波媚 芙蓉》同样展现了女性的情感,但前者更侧重于对爱情的思念,而后者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我存在的思考与孤独的感受。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意象来映衬内心的情感,却各有侧重,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明代女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