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波媚 己未元宵诗即席寄怀羁台旧友》

时间: 2025-01-26 05:09:59

银花火树照东溟。

飘送故乡情。

怀人今夜,清樽月底,未许同倾。

婵娟千里空相共,一水自盈盈。

何当携袖,越王台上,遍数春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银花火树照东溟。飘送故乡情。怀人今夜,清樽月底,未许同倾。婵娟千里空相共,一水自盈盈。何当携袖,越王台上,遍数春灯。

白话文翻译:

银色的花火在夜空中绽放,照亮了东边的海洋,带来了对故乡的思念。今晚我怀念的人,在这清澈的酒杯和明亮的月光下,却无法共饮。月光下的美丽景色虽然千里之外,但却只能独自欣赏这水面上的波光。何时才能携手共游,让我们在越王台上数遍春天的灯火呢?

注释:

  • 银花火树:形容灯火灿烂的景象,银色的烟花和火树的美丽。
  • 东溟:指东边的海洋,溟即海,形容广阔的夜空或水面。
  • 清樽:清澈的酒杯,象征着饮酒的时刻。
  • 婵娟:指月亮的美丽,通常与女性的温柔和美丽相联系。
  • 越王台:历史上的越王台,传说有美丽的灯光,适合聚会赏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庸斋,名朱熹,是近代诗人,其诗风常以抒情见长,善于借景抒怀,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己未年元宵节,诗人因身在异乡,思念故友,借着元宵的热闹气氛,表达了对故乡和友人的深切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秋波媚》以元宵节的夜景为背景,通过描绘美丽的烟花和明亮的月光,传达了诗人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银花火树照东溟”便以华丽的意象吸引读者的目光,烟花与夜空的结合为整首诗奠定了热闹而又温馨的基调。

接下来的“飘送故乡情”则让这种视觉美好转化为情感的寄托,诗人在这美丽的夜晚里,心中萦绕着对故乡的思念。中间几句“怀人今夜,清樽月底,未许同倾”更是将思念的主题深入,清澈的酒杯和明亮的月光中,诗人独自饮酒,无法与友人共享此刻的宁静和美好,令人感到一丝惆怅。

最后的“何当携袖,越王台上,遍数春灯”则渴望与友人相聚的情感愈发浓烈,越王台不仅是历史的象征,更代表了一种理想的聚会场景,诗人在此情此景中希望能与故人共享今宵的美好,极富诗意而又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银花火树照东溟:描绘元宵节的烟花盛景,带出节日的喜庆氛围。
  2. 飘送故乡情:表达因美景引发的对故乡的思念。
  3. 怀人今夜,清樽月底,未许同倾:虽然有美酒和明月,但却无法与心中怀念的人一同分享,显得孤独。
  4. 婵娟千里空相共,一水自盈盈:即使千里相隔,月光下的水波依旧美丽,但只能独自欣赏。
  5. 何当携袖,越王台上,遍数春灯:诗人渴望与友人相聚,重温灯火辉煌的春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美景比作“银花火树”,形象生动。
  • 对仗:如“清樽月底”中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水自盈盈”,赋予了水波以生命,使景物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美景的描绘与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人们在节日里对亲友的怀念与渴望团聚的情感,体现了古人对友情与故乡的珍视。

意象分析:

  • 银花火树:象征节日的欢乐与团圆。
  • 清樽:象征独饮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
  • 婵娟:象征美丽与纯洁,同时也象征着遥远的思念。
  • 越王台: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积淀,寄托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银花火树”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秋天的景象
    • B. 元宵节的欢乐
    • C. 冬天的寒冷
  2. “怀人今夜,清樽月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欢乐
    • B. 孤独与思念
    • C. 愤怒
  3. 诗末提到的“越王台”象征什么?

    • A. 个人的成功
    • B. 对历史的怀念
    • C. 对友人的期盼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月下饮酒的场景,但更侧重于自我陶醉与孤独的情感。
  • 杜甫《月夜忆舍弟》:在月夜中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情感更为沉重,与朱庸斋的轻快的节日氛围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