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道友游山》

时间: 2025-02-04 15:29:42

欲驻如今未老形,万重山上九芝清。

君今若问采芝路,踏水踏云攀杳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欲驻如今未老形,万重山上九芝清。君今若问采芝路,踏水踏云攀杳冥。

白话文翻译:

想要停留在这尚未衰老的身影,万重山中九芝的清香。若你今天问我采摘芝草的路,便是踏水踏云,攀登到那渺茫的深处。

注释:

  • 欲驻:想要停留。
  • 如今未老形:指的是现在尚未衰老的身体。
  • 万重山:形容山峦重叠,无尽无尽。
  • 九芝:传说中的仙草,象征长生不老。
  • 君今若问:如果你今天问我。
  • 采芝路:采摘芝草的道路。
  • 踏水踏云:形容行走的轻盈,仿佛在水面和云端上行走。
  • 攀杳冥:攀登向那遥远而神秘的地方。

典故解析:

“九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灵草,常常与长生不老相关联,代表追求长生与不老的渴望。古人对自然的崇拜和对长生的向往在此诗中得到了体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施肩吾,唐代诗人,字德明,号肩吾。其诗风多以清新自然、抒情为主,常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送别友人游山之际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大自然的向往。通过描绘美丽的山水景色,诗人展现了对自由与长生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逍遥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祝福。诗的开头“欲驻如今未老形”,展现了诗人对青春的珍惜和对生命的思考,想要在年轻的时光中驻足,享受生命的美好。接着提到“万重山上九芝清”,不仅描绘了山的雄伟,还象征着追求长生的理想。最后以“踏水踏云攀杳冥”结尾,表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寻理想的精神状态,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欲驻如今未老形:诗人希望停留在这美好的青春时光,体现了对年轻的渴望和对生命的感慨。
    2. 万重山上九芝清:描绘了山的壮阔与灵草的清香,象征着追求长生的理想。
    3. 君今若问采芝路:诗人对友人的询问表示欢迎,展现了友谊的温暖。
    4. 踏水踏云攀杳冥:表达了追寻理想和自由的决心,仿佛在追逐梦境。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采芝的过程比作踏水踏云,形象生动。
    • 对仗:如“踏水踏云”与“攀杳冥”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对青春的珍惜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与自由的热爱。

意象分析:

  • “万重山”:象征自然的壮丽与神秘。
  • “九芝”:代表长生与理想,体现了古人对不老的追求。
  • “踏水踏云”:象征轻松自在,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九芝”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长生不老
    C. 战争

  2. 诗人的情感基调是: A. 忧伤
    B. 祝福与向往
    C. 愤怒

  3. “踏水踏云”的意象表达了什么? A. 生活的艰难
    B. 轻松自在的心境
    C. 对现实的逃避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施肩吾的《送道友游山》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均描绘了山水之美,但施肩吾更侧重于对友人的祝福与理想的追求,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的豪情壮志与对自由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