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田济之扬州赴选
家贫不自给,求禄为荒年。
调补无高位,卑栖屈此贤。
江山欲霜雪,吴楚接风烟。
相去诚非远,离心亦渺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田济赴扬州参加科举考试的祝福与感慨。首先,诗人提到自己的家庭贫困,无法自给自足,因此在这样一个荒年的背景下,才去追求功名。其次,他感到自己的能力虽然不高,却只能屈身于卑微的地位。诗中描绘的江山景象,似乎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霜雪,暗示着未来的不确定性。最后,尽管相隔不远,但心灵的距离却是渺茫的,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与关切。
注释
- 家贫:家庭贫困。
- 自给:自我供给,指经济独立。
- 求禄:追求官职或俸禄。
- 调补:补充或调动,文中指没有高位的补给。
- 卑栖:处于低微的地位。
- 江山:指国家或自然风光。
- 霜雪:象征严寒、困境。
- 吴楚:指江南地区,常用作诗中的地理引喻。
- 离心:指心灵的距离,情感的隔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皇甫冉,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以抒情和友情为主题,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友人的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皇甫冉送别朋友田济之时,田济前往扬州参加科举考试。诗中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功名的追求以及个人面临的困境,表现出对朋友的祝福和对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五言绝句,语言简练而含蓄,情感深邃。开头两句“家贫不自给,求禄为荒年”直接表达了诗人家庭的贫困和时代的艰难,感叹在这样一个艰难的时局下,不得不以求职为生。接下来的“调补无高位,卑栖屈此贤”,则表现了诗人对自身地位的自知之明,虽然才华出众,却无法得到应有的重用。
诗中“江山欲霜雪,吴楚接风烟”两句,写景极为生动,秋冬之际,江山似乎被霜雪覆盖,透出一股冷清与凄凉。而“相去诚非远,离心亦渺然”,则是情感的升华,尽管地理上没有太远的距离,心灵的隔阂却让彼此的联系显得疏远,流露出对友人的关切与惋惜。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现实困境的描摹和对友人的关心,展现出深厚的友情与对未来的憧憬与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家贫不自给:家庭贫困,无法维持生活。
- 求禄为荒年:在荒年中追求俸禄,显示出生存的无奈。
- 调补无高位:没有高官厚禄的机会,表达对自身处境的不满。
- 卑栖屈此贤:屈身于低微之地,虽有才华却不得志。
- 江山欲霜雪:自然景象反映出时局的严酷。
- 吴楚接风烟:地理环境的描绘,增添了诗的意境。
- 相去诚非远:友情的连接并不遥远。
- 离心亦渺然:情感的疏远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家贫”与“求禄”,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霜雪、风烟,构建出诗的整体氛围,反映出时局的压抑感。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增强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为对朋友的祝福与对社会现状的无奈,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友情与对未来的忧愁,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山:象征国家,反映社会环境。
- 霜雪:寓意困境与寒冷,暗示对未来的忧虑。
- 风烟:象征战乱或不安定的社会局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送别谁去扬州赴选?
- A. 田济
- B. 李白
- C. 杜甫
-
诗中“家贫不自给”意思是?
- A. 家庭富裕
- B. 家庭贫困
- C. 家庭和睦
-
“离心亦渺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亲密无间
- B. 情感的疏远
- C. 争吵不断
答案
- A. 田济
- B. 家庭贫困
- B. 情感的疏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送友人》与《送田济之扬州赴选》都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但李白的诗更侧重于壮阔的自然景观与人生豪情,而皇甫冉的诗则更注重社会现实与个人命运的交织,情感上更显细腻与忧伤。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