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丞奉使承恩,还终南旧居》
时间: 2025-01-10 22:18:34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和中丞奉使承恩,还终南旧居
作者: 皇甫冉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轩车寻旧隐,宾从满郊园。
萧散烟霞兴,殷勤故老言。
谢公山不改,陶令菊犹存。
苔藓侵垂钓,松篁长闭门。
风霜清吏事,江海谕君恩。
祗召趋宣室,沉冥在一论。
白话文翻译:
我乘着马车寻访旧时隐居之地,
宾客们在乡间的园子里聚集。
烟霞萧条而兴致高涨,
故人热情地为我诉说往事。
谢公山依旧巍峨挺立,
陶渊明的菊花仍然盛开。
苔藓覆盖着垂钓的地方,
松竹密闭了我的门。
风霜洗净了官吏的事务,
江海传达了对你的恩惠。
我只好遵召前往宣室,
心中却沉重如一片乌云。
注释:
- 轩车:古代的马车,象征着尊贵与出行。
- 宾从:宾客和随行的人。
- 萧散:形容气氛清冷、疏远。
- 谢公山:指谢安所居住的山,象征隐逸的理想。
- 陶令:指陶渊明,他以菊花著称,象征高洁的品格。
- 苔藓:指覆盖在地面或石头上的植物,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 清吏事:指清白的官吏之事,寓意政治的清明。
- 江海:象征宽广的胸怀与恩德。
- 祗召:恭敬地应召,表示对权威的尊重。
- 沉冥:形容心情沉重或处于困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皇甫冉,字季长,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常反映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政治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皇甫冉受到朝廷召唤,怀念过去隐居生活的情感之下。诗中描绘了他寻找往昔隐居之地的心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和中丞奉使承恩,还终南旧居》是一首结合了自然与人文情怀的诗作。诗的开头描绘了作者乘坐马车寻访旧居的情景,寓意着对过去的怀念与追寻。随后,宾客的聚会与故人热情的交流,展现了人们对过往时光的珍惜与重视,突显出浓浓的人情味。
接着,谢公山和陶令的菊花则象征着传统文化中的隐逸理想,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苔藓覆盖的钓鱼场所与松竹的闭门,暗示出岁月的流逝与隐居生活的宁静。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政治生活的反思,提及的风霜与江海,象征着人生的艰难与恩德的传达。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旧居的眷恋,又有对现实政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与社会的独特见解。通过清新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皇甫冉成功地将隐逸与现实结合,传达出一种复杂而真实的情感体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轩车寻旧隐:乘坐马车寻访旧时的隐居之地,表现出对过往生活的追寻。
- 宾从满郊园:宾客众多,聚集在乡间的园子里,体现出人际关系的温暖。
- 萧散烟霞兴:虽然环境清冷却激发了诗人的兴致,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
- 殷勤故老言:老朋友热情地诉说往事,传递出情感的温暖与怀旧。
- 谢公山不改:谢公山的巍峨依旧,象征着永恒的自然与传统。
- 陶令菊犹存:陶渊明的菊花依然盛开,象征着高洁的人格与理想。
- 苔藓侵垂钓:岁月的流逝,苔藓覆盖了钓鱼的地方,传达出时间的无情。
- 松篁长闭门:松竹依旧,代表着隐居生活的宁静。
- 风霜清吏事:风霜掩盖了官吏的事务,象征政治的清明与曲折。
- 江海谕君恩:江海传达了对君王的恩惠,表现出对政治的思考与感慨。
- 祗召趋宣室:应召前往朝堂,表现出对权威的顺从。
- 沉冥在一论:心中沉重,反映出对现实无奈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人的情感与经历。
- 对仗:整首诗在字句和意象上有对称关系,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谢公山”、“陶令菊”等意象,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政治的思考,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轩车:尊贵的出行,象征着地位与身份。
- 谢公山:传统文化中的隐逸理想。
- 陶令菊:象征高洁与淡泊名利的品格。
- 苔藓:象征岁月与人生的无情。
- 风霜:象征生活的艰辛与清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谢公山”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A. 陶渊明
B. 谢安
C. 屈原
D. 杜甫 -
“苔藓侵垂钓”中的“苔藓”象征着什么? A. 繁荣
B. 时间的流逝
C. 快乐
D. 忧愁 -
诗人对现实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完全满足
B. 无奈与思考
C. 兴奋与激动
D. 决绝与放弃
答案:
- B. 谢安
- B. 时间的流逝
- B. 无奈与思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水自然,表达隐逸情怀,类似于皇甫冉的作品,但更侧重于自然的描绘与心灵的宁静。
- 《月下独酌》则集中于个体情感的表达,展现出孤独与思考的深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