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蝉》

时间: 2025-01-26 05:15:33

露虫动秋感,切切号枯林。

一声声断续,沁入离人心。

寥韵发空谷,馀响曳墙阴。

掩抑知情重,纡回觉思沈。

此时方静嘿,况复闻城砧。

意思解释

闻蝉

作者: 李之世 〔明代〕

原文展示:

露虫动秋感,切切号枯林。
一声声断续,沁入离人心。
寥韵发空谷,馀响曳墙阴。
掩抑知情重,纡回觉思沈。
此时方静嘿,况复闻城砧。

白话文翻译:

露水中的虫鸣在秋天的气息中响动,时而清晰,时而间断,仿佛在号召枯黄的树林。一声声的鸣叫穿透了远离故乡的游子心中,悠长的音韵在空谷之中回荡,余音绕梁,飘荡在墙阴之下。此时此刻我正静坐在这里,心中也暗自感知到情感的沉重,思绪在这曲折的音韵中越发沉重。这时,四周都是宁静,唯有那城里的铁砧声传来。

注释:

  • 露虫: 指夜间鸣叫的昆虫,常用于描写秋天的虫鸣。
  • 切切: 形容声音清脆而细腻。
  • : 叫声。
  • 寥韵: 空旷的音韵。
  • : 拖曳,形容声音的延续。
  • 掩抑: 隐藏和压抑。
  • 静嘿: 形容环境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之世,明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代,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著称。其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闻蝉》写作于秋天,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虫鸣,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游子四处漂泊,内心充满了孤独和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闻蝉》以秋虫的鸣叫为引子,透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的开头通过“露虫动秋感”展现了秋天的气息,虫声的清脆和不断的鸣叫让人感受到季节的变迁,仿佛在提醒游子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接下来,诗人用“一声声断续,沁入离人心”来表现虫鸣对游子的情感冲击,声音的间断和清晰,正如游子心中思念的波动。

再往后,诗中“寥韵发空谷,馀响曳墙阴”的描写,展现了虫鸣在大自然中的回响,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似乎虫鸣不仅是在歌唱,更是在诉说着诗人的情感和思绪。最后的“此时方静嘿,况复闻城砧”则将环境的静谧与城市的喧嚣做了对比,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在宁静中感受到的却是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

整首诗以音韵的变化和意象的交织,形成了一种情感的共鸣,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考,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露虫动秋感: 秋天的到来使得虫子开始鸣叫。
  2. 切切号枯林: 清脆的虫鸣声在枯黄的树林中响起。
  3. 一声声断续: 虫鸣声时而清晰,时而断续。
  4. 沁入离人心: 这些声音深深触动了游子的心。
  5. 寥韵发空谷: 悠远的虫鸣在空谷中回响。
  6. 馀响曳墙阴: 余音在墙阴下徘徊。
  7. 掩抑知情重: 隐藏内心的情感是如此沉重。
  8. 纡回觉思沈: 思绪在这曲折的情感中愈加沉重。
  9. 此时方静嘿: 这时四周是如此宁静。
  10. 况复闻城砧: 但又听到远处城中铁砧的声音。

修辞手法:

  • 比喻: “沁入离人心”比喻虫鸣对游子情感的影响。
  • 拟人: “虫动秋感”赋予虫子感知季节的能力。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虫鸣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悟,展现了孤独游子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露虫: 代表秋天的象征,传递季节的变化。
  • 枯林: 体现了自然的凋零与生命的无常。
  • 空谷: 象征宁静与孤独。
  • 城砧: 对比城市的喧嚣与个人的内心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诗中“露虫动秋感”中的“虫”指的是哪种生物? A. 蝉
    B. 蚂蚁
    C. 蜜蜂
    D. 蛾

  2.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余响曳墙阴”暗示了诗人对__的情感。

  3. 判断题: 这首诗描绘的主要是春天的景象。 (对/错)

答案:

  1. A
  2. 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
  • 《秋夕》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通过月夜的宁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秋夕》: 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和《闻蝉》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均反映出游子思乡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