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古》

时间: 2025-04-27 23:11:48

西秦攻赵急,求齐救斯须。

为质要长安,割爱其忍诸。

唾面待朝臣,强谏亦奚如。

触詟愿言见,太后盛气需。

谢病艰疾走,顾乃徐步趋。

娓娓询食饮,不和色自无。

怜息请黑衣,亦爱少子乎。

得间遂进辩,用爱非区区。

始言送燕后,乃计久远图。

长安宜有托,惑解为约车。

策士诚足奇,赵后终非愚。

匪石设固拒,口舌终难孚。

尽信不如无,史然况其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古
西秦攻赵急,求齐救斯须。
为质要长安,割爱其忍诸。
唾面待朝臣,强谏亦奚如。
触詟愿言见,太后盛气需。
谢病艰疾走,顾乃徐步趋。
娓娓询食饮,不和色自无。
怜息请黑衣,亦爱少子乎。
得间遂进辩,用爱非区区。
始言送燕后,乃计久远图。
长安宜有托,惑解为约车。
策士诚足奇,赵后终非愚。
匪石设固拒,口舌终难孚。
尽信不如无,史然况其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西秦对赵国的急攻,赵国急需齐国的援救。为了保住长安,必须割舍对亲人的爱。面对朝臣的谏言,作者感到无奈而无助。太后态度强硬,不愿意听取劝告。即使因病而无法行动,作者仍然缓缓走向前去。与他人交谈时,气氛并不和谐。对黑衣人(即使者)表示怜悯,是不是也在关心自己的儿子呢?在这个时机,作者适时辩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意图并不仅仅是为了眼前利益。最初提到要送燕国的使者回去,实际上是为了长远的计策。长安应当有依托,迷惑的原因在于是否能达成约定。谋士的才能确实非凡,赵国的后宫也并非愚笨。不是石头般坚固的拒绝,口舌之争终究难以说服。尽信书本不如无书,历史的教训更是如此。

注释

  • :担保人或质子,指在外交中作为人质的角色。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象征国家的中心。
  • 唾面:唾弃面前,表示不屑或轻视。
  • 强谏:强硬地劝谏,提出意见。
  • 触詟:触及到某种禁忌或敏感话题。
  • 盛气:气势汹汹,态度强硬。
  • 得间:得到机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弘历(康熙帝之孙,雍正帝),生于1678年,卒于1735年,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弘历在位期间,重视文化,倡导诗词创作,是一位颇具才华的诗人。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复杂的政治局势,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思考。诗中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明对权力斗争和国家存亡的关心。

诗歌鉴赏

《咏古》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政治思考的古诗,作者通过回顾西秦攻赵的历史事件,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诗中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朝廷内斗的描绘,展现出深厚的政治智慧与对人心的洞察。前半部分描写了西秦对赵国的威胁与求援的迫切,表现出一种紧迫感与无奈,而后半部分则流露出对权力游戏的无力与反思。诗中运用大量的历史典故,增强了作品的深度和厚度,令读者在品味语言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复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秦攻赵急:西秦国对赵国的攻击非常紧急,表现出政治危机的紧迫感。
  • 求齐救斯须:赵国急需齐国的援助,显示出国家面临的困境。
  • 为质要长安,割爱其忍诸:为了保住长安,必须舍弃对亲情的留恋,体现出政治上的无奈。
  • 唾面待朝臣,强谏亦奚如:面对朝臣的谏言,作者感到无力,暗示权力的无情。
  • 触詟愿言见,太后盛气需:太后态度倨傲,不愿意听取意见,表现出权力的高压。
  • 谢病艰疾走,顾乃徐步趋:即使因病也要努力参与,体现出对国家事务的责任感。
  • 怜息请黑衣,亦爱少子乎:对黑衣使者的怜悯,表露出对家庭的思考。
  • 得间遂进辩,用爱非区区:在合适的时机,提出辩论,表现出对国家未来的深思。
  • 始言送燕后,乃计久远图:最初提到送使者,实际上是在谋划长远的策略。
  • 长安宜有托,惑解为约车:长安需要依托,迷惑的原因在于是否能达成协议。
  • 策士诚足奇,赵后终非愚:谋士的智慧不容小觑,赵国的后宫并非愚笨。
  • 匪石设固拒,口舌终难孚:不是坚固的拒绝,口舌之争难以说服。
  • 尽信不如无,史然况其余:信任书本的道理不如没有书本,历史教训更是如此。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语言对称,形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隐喻:通过历史事件的描写,隐喻了当时政治的复杂性。
  • 夸张:对权力斗争的描写,夸张了政治环境的险恶。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回顾历史事件,表达了对国家存亡的关注和对权力斗争的深刻反思,展现出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安:代表着国家的稳定与安全。
  • 黑衣:象征着使者与外交的复杂性。
  • 齐国:象征着希望与援助。
  • 朝臣:代表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与人际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家庭
    • B. 政治权力
    • C. 自然风光
    • D. 爱情
  2. "长安宜有托"中“托”的意思是:

    • A. 托付
    • B. 拖延
    • C. 托举
    • D. 托梦
  3. 诗中提到的“黑衣”指的是:

    • A. 战士
    • B. 使者
    • C. 侍卫
    • D. 叛徒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登高》 - 杜甫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 李煜

诗词对比

  • 比较《咏古》与《春望》,两者皆反映了作者对国家的关怀,但《春望》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流露,而《咏古》则更多地涉及政治权力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中的历史观》

相关诗句

西秦攻赵急,求齐救斯须。下一句是什么

为质要长安,割爱其忍诸。上一句是什么

为质要长安,割爱其忍诸。下一句是什么

唾面待朝臣,强谏亦奚如。上一句是什么

唾面待朝臣,强谏亦奚如。下一句是什么

触詟愿言见,太后盛气需。上一句是什么

触詟愿言见,太后盛气需。下一句是什么

谢病艰疾走,顾乃徐步趋。上一句是什么

谢病艰疾走,顾乃徐步趋。下一句是什么

娓娓询食饮,不和色自无。上一句是什么

娓娓询食饮,不和色自无。下一句是什么

怜息请黑衣,亦爱少子乎。上一句是什么

怜息请黑衣,亦爱少子乎。下一句是什么

得间遂进辩,用爱非区区。上一句是什么

得间遂进辩,用爱非区区。下一句是什么

始言送燕后,乃计久远图。上一句是什么

始言送燕后,乃计久远图。下一句是什么

长安宜有托,惑解为约车。上一句是什么

西秦攻赵急,下一句是什么

求齐救斯须。上一句是什么

求齐救斯须。下一句是什么

为质要长安,上一句是什么

为质要长安,下一句是什么

割爱其忍诸。上一句是什么

割爱其忍诸。下一句是什么

唾面待朝臣,上一句是什么

唾面待朝臣,下一句是什么

强谏亦奚如。上一句是什么

强谏亦奚如。下一句是什么

触詟愿言见,上一句是什么

触詟愿言见,下一句是什么

太后盛气需。上一句是什么

太后盛气需。下一句是什么

谢病艰疾走,上一句是什么

谢病艰疾走,下一句是什么

顾乃徐步趋。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