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羊道中二首》

时间: 2025-01-26 05:15:28

徒旅已屡憩,过山知几峰。

空畦鸣野水,坏道拱寒松。

醁酒自能暖,褐裘初御冬。

朝饥久未食,林寺已鸣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羊道中二首
作者: 张耒 〔宋代〕

徒旅已屡憩,过山知几峰。
空畦鸣野水,坏道拱寒松。
醁酒自能暖,褐裘初御冬。
朝饥久未食,林寺已鸣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旅途中所经历的种种感受。诗人多次停歇,走过的山峰不知有多少。空旷的田畦旁,野水潺潺流动;破旧的道路旁,寒松环绕。醇香的美酒能够驱散寒意,褐色的裘衣刚好抵御冬天的寒冷。早晨的饥饿让我好久没有吃东西,而山林中的寺庙已经敲响了晨钟。

注释:

  • 徒旅: 徒步旅行,指没有交通工具的旅行。
  • 屡憩: 多次停歇,休息。
  • 空畦: 空旷的田畦,指未耕作的田地。
  • 鸣野水: 野外的水流声,形容水流的声音。
  • 坏道: 破损的道路。
  • 醁酒: 醇香的酒,指美酒。
  • 褐裘: 褐色的外衣,指冬天穿的衣服。
  • 初御冬: 刚开始抵御寒冬。
  • 朝饥: 早晨的饥饿。
  • 鸣钟: 寺庙敲响的钟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字子野,号平原,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后在南宋任职。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旅途中,表达了诗人在行旅中的孤独与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流露出对美酒的向往和对温暖的渴求,揭示了人在困境中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白羊道中二首》充分展现了张耒在自然描绘与情感抒发上的独特才华。全诗采用了简练的语言,描绘出旅途中的种种景象。开篇的“徒旅已屡憩,过山知几峰”,体现了旅途的艰辛与人迹罕至的孤独,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的“空畦鸣野水,坏道拱寒松”,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荒凉的氛围,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思考。

诗中“醁酒自能暖,褐裘初御冬”,不仅表达了对美酒和温暖衣物的渴望,也暗示了人在面对寒冷和饥饿时的无奈与希望。而最后一句“朝饥久未食,林寺已鸣钟”,则透出一种孤独的感受,伴随着寺庙钟声的响起,似乎在提醒着诗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这种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使得整首诗在艺术表现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徒旅已屡憩: 表达了诗人在漫长旅途中多次停歇的疲惫。
  2. 过山知几峰: 通过“知几峰”显示出旅途的艰辛与对路途的迷茫。
  3. 空畦鸣野水: 形象地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环境,空旷的田地和涓涓的流水。
  4. 坏道拱寒松: 通过“坏道”与“寒松”的对比,增强了环境的荒凉感。
  5. 醁酒自能暖: 表达了对美酒的渴望,暗示可以抵御寒冷,带来温暖。
  6. 褐裘初御冬: 说明了诗人对保暖衣物的依赖,表现了对冬季的适应。
  7. 朝饥久未食: 表达了早晨时的饥饿,体现了旅途的艰辛。
  8. 林寺已鸣钟: 寺庙的钟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给旅途带来了一丝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 “醁酒自能暖”,酒被比喻成温暖的来源。
  • 对仗: 诗中多处运用对仗的手法,如“坏道拱寒松”。
  • 拟人: “鸣钟”赋予钟声以生命,传达时间的流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的描绘,表达了人在孤独与艰难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展现了人对自然的敏感与思考,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徒旅: 代表孤独的行走,象征人生的旅程。
  • 空畦: 象征荒凉与寂静,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 寒松: 代表坚韧与冷漠,体现诗人在旅途中的感受。
  • 醁酒: 代表温暖与慰藉,象征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鸣钟: 象征时间与生命的流逝,带来思考与反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徒旅”指的是什么?
    • A. 乘车旅行
    • B. 徒步旅行
    • C. 航海旅行
    • D. 飞行旅行
  2. 诗中“醁酒自能暖”的意思是:
    • A. 酒可以抵御寒冷
    • B. 酒不能喝
    • C. 酒会让人发冷
    • D. 酒是美味的
  3. “朝饥久未食”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受?
    • A. 饱食
    • B. 饥饿
    • C. 疲惫
    • D. 快乐

答案:

  1. B. 徒步旅行
  2. A. 酒可以抵御寒冷
  3. B. 饥饿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鹿柴》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可比较张耒的《白羊道中二首》与王维的《鹿柴》。两者均描绘了自然景物,但张耒更侧重于个人旅途中的孤独感,而王维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静谧与和谐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