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下·司马温公》

时间: 2025-01-27 04:34:26

千载争刳汉贼肠,及观通鉴似文王。

两间正气都输予,犹惜坤中一点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载争刳汉贼肠,
及观通鉴似文王。
两间正气都输予,
犹惜坤中一点黄。

白话文翻译

千年间人们争相揭露汉贼的罪行,
我读《通鉴》时感慨如同周文王。
可惜我两腔正气都贡献给了历史,
还留恋于坤土之中那一抹微弱的黄光。

注释

字词注释

  1. 千载:千年,形容时间之久。
  2. 争刳:争相揭露,刳(kā)是剖析、揭露的意思。
  3. 汉贼:指汉朝的叛贼或亡国之贼,具体指与汉朝敌对的势力。
  4. 通鉴:指《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编年体史书。
  5. 文王:指周文王,因其贤明而著称,与历史的正气相关。
  6. 两间正气:指自己的正义之气或清白之气。
  7. 坤中:指大地,坤为地的象征。
  8. 一点黄:象征微弱的希望或光明。

典故解析

  •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所作的历史著作,涵盖了从周威烈王到宋太宗的历史,被誉为“通鉴”。
  • 周文王:被尊为“文圣”,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因其智慧和德行而受到后世尊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字子干,号懋庵,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歌见长,作品多表现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风格典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历史重视、文化自觉的时期,诗人通过历史的观察,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思考,以及对自身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历史为背景,通过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反思,展现诗人对正义与理想的追求。开头的“千载争刳汉贼肠”一语,既表现出历史久远,也传达出对揭露历史叛贼的热切情感。诗人用“及观通鉴似文王”来表达其在阅读历史时的感慨,仿佛自己也能像周文王那样,透视历史的真相,感受到其中的正义。

接下来的“正气都输予”表明诗人对历史的忠诚与责任,正气的流失让他倍感惋惜,似乎将自己的理想与追求都献给了历史的长河之中。最后一句“犹惜坤中一点黄”,则是对未来的期盼和对理想的留恋,尽管正气已流失,但心中仍存有一丝希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寓意深远。诗人以历史为鉴,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展现出一种悲悯而又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千载争刳汉贼肠:历史上人们不断揭露汉朝的叛贼,显示出对历史正义的追求。
  2. 及观通鉴似文王:读《资治通鉴》,感慨自己如同周文王那样,能够透视历史的真相。
  3. 两间正气都输予:将自己的正气与理想都献给了历史,感到无奈与惋惜。
  4. 犹惜坤中一点黄:即使如此,心中依然惦念着那一丝希望与光明。

修辞手法

  • 对比:历史的正义与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坤中一点黄象征着微弱的希望与理想的坚持。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对理想的坚持,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与惋惜。通过历史人物的象征,传达出对正义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汉贼:象征历史的叛逆与不公。
  2. 通鉴:象征历史的智慧与教训。
  3. 正气:象征清白与正义的理想。
  4. 坤中黄:象征希望与未来的光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千载争刳汉贼肠”中“争刳”意为: A. 争执
    B. 争相揭露
    C. 争吵
    D. 争夺

  2. “及观通鉴似文王”中提到的“文王”指的是: A. 周文王
    B. 汉文帝
    C. 唐文宗
    D. 宋文帝

  3. 诗中“犹惜坤中一点黄”的意思是: A. 对未来的绝望
    B. 对希望的留恋
    C. 对历史的反思
    D. 对现实的逃避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登高》 - 杜甫
  2. 《春望》 - 杜甫
  3. 《滕王阁序》 - 王勃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与个人的惋惜,但更强调了自然景观的壮阔与人生的无常。
  • 《滕王阁序》:通过描绘壮丽的景色和历史的流转,表达出对历史的感慨与人事的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资治通鉴》 - 司马光
  2. 《宋诗选》 - 许子东
  3.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何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