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北郡登高见寄》

时间: 2025-01-11 08:03:58

前日登高泛玉户,击铜赓唱胶析辞。

如何偶作销魂别,又复重吟把菊诗。

上苑盍簪延景刻,北都投辖盛官仪。

烦君见想欢言者,可奈衡门绝贡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北郡登高见寄
作者:晏殊 〔宋代〕

前日登高泛玉户,
击铜赓唱胶析辞。
如何偶作销魂别,
又复重吟把菊诗。
上苑盍簪延景刻,
北都投辖盛官仪。
烦君见想欢言者,
可奈衡门绝贡綦。

白话文翻译:

前几天我在玉户登高游玩,
击打铜器,吟唱古曲。
为何偶然间感到如此离别的忧伤,
又忍不住重吟那首咏菊的诗。
在上苑中,何不插上花簪,以延续美好的时光,
在北都也能享受盛大的官仪。
希望你能看到我这份思念,
可惜在这遥远的地方,难以寄送礼物。

注释:

  • 玉户:指高雅的居所或门庭。
  • 胶析辞:古代诗歌中的一种韵文。
  • 销魂:形容因离别而感到悲伤。
  • 重吟:再次吟诵。
  • 上苑:指皇家园林。
  • 盍簪:插上花簪。
  • 北都:指北方的都城,可能是指汴京。
  • 贡綦:指贡品,表示无法寄送的遗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号小山,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诗人,官至宰相。他的词风清丽、婉约,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前后,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重阳节是登高的传统节日,也是亲友相聚的时刻,诗人在此时写下对友人的寄托,反映出当时人际交往的温情。

诗歌鉴赏:

《九日北郡登高见寄》是一首饱含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登高的场景与友人相思的情感,将个人的游览体验与对友人的思念巧妙结合。开篇提到“前日登高泛玉户”,不仅描绘了诗人身处的高雅环境,也暗示了他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击铜赓唱胶析辞”,则展现了当时的文化氛围,古曲的吟唱更增添了诗歌的文雅气息。

而“如何偶作销魂别”,则直接点出离别的忧伤,诗人在欢愉的氛围中却感受到一丝惆怅,情感的反差使得作品更具深度。重吟菊诗的举动,既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是对友人情谊的再一次确认。

结尾部分“烦君见想欢言者”,更是将思念之情通过诗歌传递给友人,希望对方能够感受到他的情感。整首诗情景交融,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展现了晏殊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能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前日登高泛玉户:诗人回忆前几天在高处游玩,环境优美。
  2. 击铜赓唱胶析辞:在游玩时吟唱古典诗词,感受文化的熏陶。
  3. 如何偶作销魂别:不禁感叹离别的伤感,情感变得沉重。
  4. 又复重吟把菊诗:重复吟诵咏菊的诗,寄托对友人和美好时光的怀念。
  5. 上苑盍簪延景刻:希望在美好的时光中,插上花簪,延续快乐的瞬间。
  6. 北都投辖盛官仪:在北方的都城也能享受盛大的官场生活。
  7. 烦君见想欢言者:请求友人能够理解自己的思念之情。
  8. 可奈衡门绝贡綦:感慨距离遥远,无法寄送礼物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销魂”比喻离别之情,生动形象。
  • 意象:如“菊”,既有美好寓意,还象征着高洁的友谊。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优美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 登高:象征着追求理想和生活的向上。
  • :象征着高洁的品格和持久的友谊。
  • :代表着古典文化的传承与吟唱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登高”是在何种节日进行的?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春节
  2. 诗人对友人的思念是通过哪首诗表达的?

    • A. 咏柳
    • B. 菊诗
    • C. 望月
  3. “可奈衡门绝贡綦”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高兴
    • B. 无奈
    • C. 平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有对人生的感慨,但更为豪放奔放。
  • 杜甫《登高》: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