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山观海》
时间: 2025-01-11 07:57: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忽讶乾坤一气浮,双丸终古浸洪流。此身直欲穷三岛,是外犹传有九州。盘折好循仙掌露,微茫难认大洋舟。诸山罗立如儿辈,我独携筇最上头。
白话文翻译:
忽然惊讶于宇宙之间一气流动,双眼凝视着自古以来的长河。此身只想探究三岛的奥秘,而外面仍然传说着有九州。盘曲的山路上,仙人的手掌露出,模糊的视线难以辨认大海的船只。众山矗立如同孩童,我却独自携着竹杖走在最上面。
注释:
- 忽讶:突然感到惊讶。
- 乾坤:指天地,宇宙。
- 双丸:双眼。
- 终古:自古以来。
- 穷:探究,究竟。
- 三岛: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岛。
- 九州:古代对中国的称呼,象征广阔的土地。
- 盘折:弯曲、曲折的。
- 仙掌:仙人的手掌,指引方向。
- 微茫:模糊不清。
- 大洋舟:远洋的船只。
- 诸山罗立:众多的山峰排列而立。
- 携筇:手持竹杖。
典故解析:
- 三岛:在道教文化中,三岛是指蓬莱、方丈、瀛洲,被认为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 九州:古代对中国的分区概念,象征着国家的广阔和历史的悠久。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广宁,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及其与人心的关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作者游览蓬莱山时,受其壮丽景色和悠久文化的启发,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类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蓬莱山观海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心中的无限遐想与自然的壮阔。开篇的“忽讶乾坤一气浮”,以惊讶的语气引入,表现了诗人对宇宙之浩瀚的感叹。接着通过“双丸终古浸洪流”的描写,表现出时间的无尽流逝,诗人在这伟大的自然面前感受到自我的渺小。
“此身直欲穷三岛”的愿望,反映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而“是外犹传有九州”则寓意着追求理想的同时也不忘现实的广阔。接下来的描写“盘折好循仙掌露”,表达了在艰难山路中,依然有指引的希望。最后“诸山罗立如儿辈,我独携筇最上头”,则表现了诗人在众多山峰中坚定的孤独与自信,象征着他超然的境界与卓然的精神。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鲜明,通过对山海自然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与自然的深刻思考,同时也体现了个体在宇宙面前的渺小与尊严。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忽讶乾坤一气浮”:突然感到宇宙间气息流动,表达出对自然的惊叹。
- “双丸终古浸洪流”:双眼目睹着历史的长河,暗示时间的无尽流逝。
- “此身直欲穷三岛”: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 “是外犹传有九州”:强调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 “盘折好循仙掌露”:描绘了艰难的山路与指引的希望。
- “微茫难认大洋舟”:表现了在自然面前的迷茫与渺小。
- “诸山罗立如儿辈”:众多山峰的比喻,突显诗人的孤独。
- “我独携筇最上头”:表达了诗人独自追求理想的坚定。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诸山罗立如儿辈”,用孩童比喻山,表现其渺小。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亲切感。
- 对仗:诗句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自然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展现了超然的心境与追求。
意象分析:
- 蓬莱山:象征理想与追求的境地。
- 双丸:象征人的视角与感知。
- 三岛:代表着神秘与仙境。
- 九州:象征着广阔的现实与历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三岛”指的是哪些地方? A. 蓬莱、方丈、瀛洲
B. 昆仑、华山、泰山
C. 九华、普陀、峨眉 -
“诸山罗立如儿辈”中的“儿辈”指代什么? A. 小孩
B. 年轻人
C. 渺小的事物 -
诗人通过“携筇”来表达什么情感? A. 傲慢
B. 孤独与坚定
C. 无助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美景,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但更侧重于豪放与奔放的情感。
- 王维的《山居秋暝》:则在意境上更为细腻,表现出一种宁静与淡泊的心境,与《蓬莱山观海》的追求理想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与风格》
- 《山水诗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