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慢·畿辅先哲祠看残花,用张子野韵》
时间: 2025-01-26 02:19: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卜算子慢·畿辅先哲祠看残花,用张子野韵
作者:夏孙桐 〔清代〕
閒居独赋,芳事易阑,
忽忽早惊春晚。
隔巷珍丛,误了钿车迎面。
迟盻。恰当门柳线舒青眼。
似绊著轻飔,不把残红,
随雾飘散。
绿野留池馆。
又代谢云烟,
种桃人远。
香火销沈,冷锁碎苔尘满。
谁遣。吊荒祠顿觉风流断。
只剩得花前病客,梦春明曾见。
白话文翻译
在闲居时独自赋诗,花事已渐衰败,
忽然感到春天已接近尾声。
隔着小巷的珍贵花丛,
让我误了车,迎面而来。
迟迟眺望,正好看到门前柳枝舒展青眼。
仿佛被轻风绊住,不让残花,
随着雾气飘散。
绿野中留下池馆,
又替代了云烟,
种桃的人已远去。
香火已然消散,冷锁的碎苔上满是尘土。
是谁让人,吊扇荒祠顿感风流断绝。
只剩下花前的病客,梦中春天明亮曾见。
注释
- 芳事:指花事,即花的盛开与凋零。
- 钿车:古代一种装饰华丽的车,象征美好事物的迎接。
- 柳线:指柳树的枝条,象征春天的生机。
- 轻飔:轻风。
- 香火:指祭祀的香火,代表着信仰和敬仰。
- 荒祠:指废弃的祠堂,象征着历史和人文的衰退。
- 病客:指因思念而心情沉重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夏孙桐,清代诗人,以词风清丽而著称。他的诗词常常融入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人文历史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季,诗人身处先哲祠前,目睹残花,感怀时光流逝、人生无常,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和对美好事物的惋惜。
诗歌鉴赏
这首《卜算子慢》以“残花”为引子,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眷恋与惋惜。诗的开头以“闲居独赋”引入,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接着“芳事易阑”一句,直接点明了花事已逝,春天已近尾声的主题。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如“隔巷珍丛,误了钿车迎面”,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错失与遗憾。
在意象的运用上,柳线、轻飔等自然景物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春日的气息与生机,而“绿野留池馆”则进一步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最后,“只剩得花前病客”一句,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伤,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悲凉。
整首词以清丽的笔触,透出淡淡的忧伤,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光和人事变迁的深刻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閒居独赋,芳事易阑”:在闲居之地独自赋诗,花事已渐衰败。
- “忽忽早惊春晚”:忽然间感到春天已经接近尾声。
- “隔巷珍丛,误了钿车迎面”:隔着巷子的花丛吸引了我的注意,误了迎接的时机。
- “迟盻。恰当门柳线舒青眼”:迟缓的目光,正好看到柳枝舒展的样子。
- “似绊著轻飔,不把残红,随雾飘散”:仿佛被轻风绊住,不让残花随雾气飘散。
- “绿野留池馆”:绿野中留下了池馆的身影。
- “又代谢云烟,种桃人远”:云烟已散去,种桃的人已远去。
- “香火销沈,冷锁碎苔尘满”:祭祀的香火已消散,冷锁的碎苔上满是尘土。
- “谁遣。吊荒祠顿觉风流断”:是谁让人吊扇荒祠,顿时感到风流断绝。
- “只剩得花前病客,梦春明曾见”:只剩下花前的病客,梦中春天的明亮曾见。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残花比作逝去的青春,增强了诗的情感。
- 拟人:如“柳线舒青眼”,赋予柳树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芳事易阑”和“春晚”,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眷恋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和历史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历史的关系。
意象分析
- 残花:象征着美好事物的逝去与人生的无常。
- 柳线: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池馆:象征着宁静与历史的积淀。
- 香火:象征着信仰与对先贤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芳事易阑”意指:
- A. 花事正在盛开
- B. 花事已渐衰败
- C. 春天已来临
-
“只剩得花前病客”中的“病客”指的是:
- A. 诗人自己
- B. 先哲
- C. 远方的行人
-
诗中描写的自然景物有:
- A. 柳树
- B. 桃花
- C. 竹子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夏孙桐的《卜算子慢》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与时光的流逝,但李清照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抒发,而夏孙桐则侧重于历史与自然的结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方法》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