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春风(一名瑞鹧鸪)》

时间: 2025-04-28 02:45:50

严妆才罢怨春风,粉墙画壁宋家东。

蕙兰有恨枝尤绿, 桃李无言花自红¤

燕燕巢儿罗幕卷,莺莺啼处凤楼空。

少年薄幸知何处,

每夜归来春梦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舞春风(一名瑞鹧鸪)
严妆才罢怨春风,
粉墙画壁宋家东。
蕙兰有恨枝尤绿,
桃李无言花自红。
燕燕巢儿罗幕卷,
莺莺啼处凤楼空。
少年薄幸知何处,
每夜归来春梦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春风的怨恨,刚刚化妆完的女子无奈于春天的来临,白墙和画壁在宋家东面显得格外清丽。蕙兰的枝条仍然绿得让人心中惆怅,而桃李却默默地开花,显得格外红艳。燕子在卷起的罗幕上筑巢,黄莺在空荡荡的凤楼上啼叫。少年薄情又在何处呢?他每晚都在春梦中归来。

注释

  • 严妆:指精心打扮。
  • 怨春风:对春风的怨恨,暗示春季带来的伤感。
  • 粉墙:粉刷得洁白的墙壁,象征美丽与温馨。
  • 蕙兰:一种具有香气的花卉,常用以象征美德。
  • 桃李:桃花和李花,春天的象征,寓意青春与美丽。
  • 燕燕:指燕子,常象征春天的到来。
  • 莺莺:指黄莺,鸟鸣声清脆,象征春天的生机。
  • 薄幸:薄情,形容对女子的无情。
  • 春梦:春天的梦境,暗含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寻。

典故解析

  • 宋家:可能指代某个具体的文化背景,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中提到的“宋家东”可能与此相关。
  • 春梦:古人常用梦来寄托对爱情的向往和失落,春梦也带有对青春与美好事物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延巳,唐代著名词人,擅长描绘细腻的情感与景物,风格以婉约见长。他的作品多为抒情词,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舞春风》创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人墨客众多。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带来的美好与愁苦,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爱情、青春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舞春风》通过春天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青春与爱情的感慨。诗中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深邃的思考,尤其是“蕙兰有恨枝尤绿,桃李无言花自红”一句,既表现了对生命的热爱,也暗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惋惜。作者通过春风的“怨”与“恨”,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巧妙结合,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愁苦。

诗的最后两句“少年薄幸知何处,每夜归来春梦中”更是以梦境的形式,表达了对青春逝去的无奈与惋惜。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美感,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严妆才罢怨春风:刚刚打扮好的女子,因春风的到来而感到怨恨,流露出对春天的不满。
  • 粉墙画壁宋家东:描述了环境的美丽,暗示着一种生活的富裕与文化的底蕴。
  • 蕙兰有恨枝尤绿:蕙兰虽美,却因有恨而显得更加绿意盎然,象征着心中的惆怅。
  • 桃李无言花自红:桃李花开无言,却依然鲜艳,反映出一种无声的美丽。
  • 燕燕巢儿罗幕卷:燕子在卷起的罗幕上筑巢,描绘出春天的生机。
  • 莺莺啼处凤楼空:黄莺在凤楼上鸣叫,凤楼空荡,体现了内心的孤独与空虚。
  • 少年薄幸知何处:对薄情少年的无奈,表达了对爱情的失落。
  • 每夜归来春梦中:每晚梦中归来,感叹青春的短暂与梦的虚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春与春天相联系,暗示青春的美好与短暂。
  • 拟人:将花草、鸟类赋予情感,使自然景物更具人性化,增强情感共鸣。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青春和爱情的追忆与惋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交融,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孤独感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但同时也带来怨恨与无奈。
  • 蕙兰:美丽而带有情感的植物,象征着内心的复杂情感。
  • 桃李:青春的象征,代表着生命的美好与短暂。
  • 燕子、莺:春天的使者,象征着生活的生机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严妆”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的打扮
    • B. 女子的打扮
    • C. 风景的打扮
    • D. 画的打扮
  2. “桃李无言花自红”这句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无声的美丽
    • B. 愤怒和悲伤
    • C. 对春天的欢喜
    • D. 对生活的抱怨
  3. 诗的最后一句“每夜归来春梦中”表现了什么?

    • A. 对现实的逃避
    • B. 对春天的向往
    • C. 对爱情的失落
    •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 温庭筠《更漏子》

诗词对比

  • 《如梦令》中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但更侧重于女子的情感。
  • 《春望》则展现了对国家与家园的忧虑,与《舞春风》中的个人情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词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