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杯·落梅着雨消残粉》

时间: 2025-01-26 07:09:29

落梅着雨消残粉,云重烟轻寒食近。

罗幕遮香,柳外秋千出画墙。

春山颠倒钗横凤,飞絮入檐春睡重。

梦里佳期,只许庭花与月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上行杯·落梅着雨消残粉
作者:冯延巳 〔唐代〕

落梅着雨消残粉,
云重烟轻寒食近。
罗幕遮香,
柳外秋千出画墙。
春山颠倒钗横凤,
飞絮入檐春睡重。
梦里佳期,
只许庭花与月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雨水中,落梅的花瓣被雨水冲刷得所剩无几,正值寒食节,天气阴沉,烟雾弥漫。轻纱帐幕遮挡住了香气,秋千从柳树外的画墙中荡出。春天的山峦如同颠倒,凤钗横放,飞絮飘入屋檐,令人感到春眠沉重。梦中佳期,只有庭院的花朵和明月知晓。


注释

  • 落梅:指梅花的凋零,象征春天的逝去。
  • 寒食:指寒食节,古代节日,通常在清明前两天,禁止生火做饭。
  • 罗幕:轻薄的帷幕,象征温柔的环境。
  • 秋千:一种游乐器具,常见于庭院中。
  • 钗横凤:形容女子发饰的美丽,可能暗示女子的妆容。
  • 飞絮:指柳絮,春天常见,象征春天的气息。
  • 春睡重:形容春天的懒惰和沉重的睡意。
  • 庭花与月知:暗示心中的秘密和期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延巳(约903-960),字子云,号落梅,唐末五代时期著名的词人,擅长婉约风格,情感细腻,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其词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上行杯·落梅着雨消残粉》创作于五代时期,正值士人多有离别与思乡之情,词中通过春天的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传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与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诗歌鉴赏

冯延巳的《上行杯》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春天的景象,并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情感寄托的感慨。开头两句“落梅着雨消残粉,云重烟轻寒食近”就已营造出一种蕴含哀伤的氛围,落梅象征着春天的结束,暗示着美好事物的消逝。紧接着“罗幕遮香,柳外秋千出画墙”,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温柔的生活场景,给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孤独的感觉。

“春山颠倒钗横凤,飞絮入檐春睡重”一句,极具画面感,仿佛春天的山峦在一瞬间被颠覆,凤钗的横置暗示了一种美丽的停滞与沉重,飞絮的入檐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懒惰与无奈。这种对比手法增强了词的情感深度,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惆怅交织的状态。

结尾“梦里佳期,只许庭花与月知”,则是对远方爱情的期盼与渴望,梦中的美好只为花与月知晓,表现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爱情的追求。整首词通过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冯延巳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落梅着雨消残粉:落梅在雨中,花瓣逐渐消失,暗示着春天的逝去。
  2. 云重烟轻寒食近:天气阴沉,烟霭弥漫,寒食节即将来临,表现出一种压抑感。
  3. 罗幕遮香:轻薄的帷幕遮挡了香气,营造出一种隐秘而温柔的感觉。
  4. 柳外秋千出画墙:秋千从柳树外荡出,生动地描绘了生活的场景。
  5. 春山颠倒钗横凤:春天的山峦似乎颠倒,凤钗横放,暗示女子的妆容之美。
  6. 飞絮入檐春睡重:飞絮飘入屋檐,表现出春眠的沉重,传达出一种懒散的情绪。
  7. 梦里佳期:梦中对美好时光的期待。
  8. 只许庭花与月知:只有庭院的花与月亮知晓心中的秘密,表达了孤独与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云重烟轻”,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春天的景象与个人情感结合,通过自然传达内心的感受。
  • 拟人:如“飞絮入檐”,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流露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哀伤与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展现了冯延巳深刻的情感体验。诗歌的情感基调在于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交织在一起。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落梅:象征春天的逝去与美好事物的消逝。
  • :象征洗净与重生,也暗示愁绪。
  • 秋千:代表童趣与欢乐的时光。
  • 飞絮:春天的气息,轻盈而飘逸,象征着无常。
  • 庭花:象征内心的情感与美好期盼。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还承载了词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爱情的向往,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落梅着雨消残粉”中所描绘的季节是?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
    D. 冬天

  2. “寒食近”指的是哪个节日? A. 中秋节
    B. 清明节
    C. 寒食节
    D. 端午节

  3. “只许庭花与月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自豪
    B. 孤独与渴望
    C. 快乐与满足
    D. 忧伤与失落

答案

  1. C. 春天
  2. C. 寒食节
  3. B. 孤独与渴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清照《如梦令》: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冯延巳的情感相似。
  2. 苏轼《水调歌头》:同样体现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盼。

诗词对比

  • 冯延巳与李清照:两位词人都擅长婉约风格,冯延巳更多表现自然与情感的结合,而李清照则更注重内心的细腻感受。
  • 冯延巳与苏轼:冯延巳侧重于个体情感的表达,苏轼则更多表现宏大的人生哲理,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唐宋词三百首》: 该书收录了多位词人的经典作品,是学习古词的重要参考。
  • 《古典诗词鉴赏》: 了解古诗词的背景、技巧与风格的书籍。
  • 《冯延巳传》: 对冯延巳的生平与作品有详细的介绍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