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桑子·小堂深静无人到
作者:冯延巳 〔唐代〕
小堂深静无人到,满院春风。
惆怅墙东,一树樱桃带雨红。
愁心似醉兼如病,欲语还慵。
目暮疏钟,双燕归栖画阁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小堂,院子里春风拂面,却没有人来访。墙东的樱桃树上,雨滴打湿了红艳的果实,令人感到惆怅。心中愁苦,似乎醉酒又像生病一样,想要说些什么却又懒得开口。傍晚时分,远处传来稀疏的钟声,双燕归巢,安静地栖息在画阁中。
注释:
- 小堂:小屋,指作者的居所。
- 无人到:无人来访,表现出孤独的情感。
- 满院春风:春风吹拂整个院落,传达出春天的气息。
- 惆怅:忧伤、失落的心情。
- 樱桃带雨红:樱桃树上沾满雨水,果实鲜红,形成鲜明的视觉对比。
- 愁心似醉兼如病:愁苦的心情像醉酒和生病一样,形象地表现了心情的沉重。
- 欲语还慵:想说话却又无力,表现出一种无奈的情绪。
- 目暮疏钟:傍晚时分,钟声稀疏,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双燕归栖画阁中:双燕归来,栖息在装饰华丽的阁楼中,象征着归属和安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冯延巳,唐代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著称。他的词风多以柔美、婉约见长,擅长描绘细腻的情感与景物。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唐代,正值词的兴盛时期。冯延巳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情感的波动,常常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来源。
诗歌鉴赏:
这首《采桑子·小堂深静无人到》以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刻画了一个孤独而惆怅的场景。开篇直入主题,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小堂,春风拂面却无人与之相伴,展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感。墙东樱桃树上红艳的果实与雨水交融,形成了鲜明的视觉冲击,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词人内心的愁苦形成对比。
愁心似醉的描绘,生动地表达了词人因孤寂而产生的愁苦,心情如同醉酒一般迷离,既想表达又觉得无力。这种情感在“目暮疏钟”句中得到了升华,钟声的稀疏与傍晚的宁静相得益彰,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归属感的缺失。最后,双燕归栖的意象则带来了安宁的希望,与前面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以一丝温暖。
整首词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深刻的情感,既有对春日美景的向往,也有对孤独的无奈,展现了词人深厚的艺术造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堂深静无人到:描绘了小堂的清幽与孤寂。
- 满院春风:春风的到来,象征着生机,却无人与之分享。
- 惆怅墙东,一树樱桃带雨红:墙东的樱桃树带着雨水,鲜红的果实令人感到惆怅。
- 愁心似醉兼如病:愁苦的心情如同醉酒和生病,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沉重。
- 欲语还慵:想说却又懒得开口,表现出无奈和疲惫。
- 目暮疏钟,双燕归栖画阁中:傍晚时分,钟声细微,双燕归巢,象征着归属和安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愁苦比作醉酒和生病,形象地表达情感。
- 对仗:如“欲语还慵”与“目暮疏钟”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词人对孤独的深刻感受,以及对生活中细腻美好的向往,展现了在宁静中隐含的伤感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堂:代表个人空间与内心世界。
- 春风:象征生命与希望。
- 樱桃:代表美好却又短暂的事物。
- 双燕:象征归属和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孤独
C. 愤怒 -
“欲语还慵”中的“慵”是什么意思? A. 想要
B. 懒惰
C. 高兴 -
诗中提到的燕子象征什么? A. 孤独
B. 归属
C. 离别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冯延巳的《采桑子》和李清照的《如梦令》都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冯延巳更侧重于春日的景致与惆怅,而李清照则在表现感情的复杂性上更加细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词曲选》
- 《冯延巳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