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
时间: 2025-01-11 14:01:09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喜迁莺
作者: 冯延巳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宿莺啼,乡梦断,春树晓朦胧。
残灯和烬闭朱栊,人语隔屏风香已寒,
灯已绝,忽忆去年离别。
石城花雨倚江楼,波上木兰舟。
雾濛濛,风淅淅,杨柳带疏烟。
飘飘轻絮满南园,墙下草芊绵燕初飞,
莺已老,拂面春风长好。
相逢携酒且高歌,人生得几何?
白话文翻译:
夜莺在窗外啼叫,乡愁的梦已断,春天的树影在晨曦中显得朦胧。
残灯和余烬关上了朱红色的窗户,人声从屏风后传来,香气已经冷淡,
灯光已经熄灭,忽然想起去年分别的情景。
石城的花雨依偎在江楼上,波上漂浮着木兰舟。
雾蒙蒙,风轻轻,杨柳摇曳着稀疏的烟雾。
轻飘的絮满南园,墙下的草丛中,燕子初飞。
莺已老去,春风轻拂面颊,依然是如此美好。
相逢时带着酒,且高歌一曲,人生能有几何?
注释:
- 宿莺啼:夜莺在夜晚鸣叫。
- 乡梦断:乡愁的梦已破碎。
- 春树晓朦胧:春天的树在晨曦中显得模糊不清。
- 朱栊:红色窗户,象征温暖和内心的情感。
- 香已寒:香气已经冷却,暗示情感的变化。
- 石城花雨:描绘一种优美的自然景象。
- 杨柳带疏烟:杨柳随风摇曳,似有烟雾飘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延巳,字承宗,唐代著名词人,擅长写词,尤其以婉约派词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爱情、离别及乡愁等主题,语言清丽,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作者旅途中,正值春天,回忆往昔的离别与乡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流逝的感慨。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美与人情的交织。
诗歌鉴赏:
《喜迁莺》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与个人的情感。在诗的开篇,夜莺的啼叫唤醒了诗人的乡愁,伴随着晨曦,诗人感受到了一种朦胧的美感。接下来的描写中,灯光的暗淡与香气的寒冷象征着情感的逐渐远去,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随着词句的推进,诗人引入了自然景象,描绘江楼、木兰舟、杨柳等元素,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尽管莺已经老去,春风依然拂面,这种对时光的感慨与对美好的留恋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深刻的情感。
最后,诗人以“相逢携酒且高歌,人生得几何?”的豪情收尾,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友谊的珍惜。这句结尾不仅是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更是对当下欢乐时光的珍视,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宿莺啼,乡梦断:夜莺的啼叫让诗人想起了故乡的情景,乡愁涌上心头。
- 春树晓朦胧:春天的树在晨光中显得模糊,暗示着不确定与思念的复杂情感。
- 残灯和烬闭朱栊:残留的灯光和烬火象征着过去的回忆,朱红色的窗户则隐喻着温暖的生活。
- 人语隔屏风香已寒:隔着屏风的人声让人感到孤独,香气的冷却则暗示着情感的变化。
- 灯已绝,忽忆去年离别:灯光熄灭,回忆起去年的离别,情感愈发浓烈。
- 石城花雨倚江楼: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象,展现出诗人对美好记忆的怀念。
- 波上木兰舟:舟在波上漂浮,象征着自由与流动的生活。
- 雾濛濛,风淅淅,杨柳带疏烟: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春日气氛,增加了诗的意境。
- 飘飘轻絮满南园:春天的气息弥漫,象征着生命的勃发。
- 墙下草芊绵燕初飞:燕子初飞,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新的希望。
- 莺已老,拂面春风长好:尽管夜莺已老去,春风依然美好,表达人对美的渴望。
- 相逢携酒且高歌,人生得几何:人生短暂,应当珍惜当下的欢乐与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灯已绝”比喻心灵的孤寂。
- 拟人:如“莺已老”,赋予莺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飘飘轻絮满南园,墙下草芊绵燕初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对离别的感慨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思考。通过自然与人情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当下快乐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莺:象征着美好与青春。
- 灯:象征着温暖与回忆。
- 春风: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活力。
- 江楼:象征着诗人的情感寄托与思考空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宿莺啼”指的是什么?
- A. 早晨的鸟鸣
- B. 夜晚的鸟叫
- C. 白天的虫鸣
- D. 夏天的蛙声
-
“灯已绝”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繁华
- B. 心灵的孤寂
- C. 自然的美好
- D. 友情的温暖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浣溪沙》
诗词对比: 冯延巳的《喜迁莺》和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离别与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冯延巳更侧重于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出对爱情的深切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词学研究》
- 《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