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镜》

时间: 2025-01-26 03:11:38

皎皎青铜镜,斑斑白丝鬓。

岂复更藏年,实年君不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皎皎青铜镜,斑斑白丝鬓。
岂复更藏年,实年君不信。

白话文翻译:

这面明亮的青铜镜子映照出斑驳的白色头发,难道还能再藏住年纪吗?实际上,年岁早已显露,而你却不相信。

注释:

  • 皎皎:形容光亮、洁白的样子。
  • 青铜镜:古代用青铜制成的镜子,象征着美丽的外表。
  • 斑斑:形容白发的零星和杂乱。
  • 白丝鬓:指白发,特别是鬓角的白发。
  • 岂复更藏年:难道还能再隐瞒岁月吗?
  • 实年君不信:实际上年纪已显露,但你对此不相信。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其主题与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衰老、时间流逝的常见表达方式相呼应。古人常用镜子作为自省的工具,反映出自身的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观察闻名。他的诗歌涵盖了爱情、社会、政治等多个方面,尤其擅长描写生活的细微之处。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自己衰老的感慨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诗中通过镜子的意象,表现了他对自身老去的深思。

诗歌鉴赏:

《照镜》是一首简洁而深邃的诗,通过一面青铜镜的映照,揭示了时间的无情和人对自身衰老的忽视。诗的开头“皎皎青铜镜”描绘出一幅清晰的画面,镜子如同一面明镜,照出真相。接着“斑斑白丝鬓”则借助细腻的描写,呈现了白发的景象,暗示着岁月的流逝。

整首诗在短短的几句中,凝聚了深厚的哲理。诗人以“岂复更藏年”来反问,展现出对时间的感叹和对衰老的无奈。最后一句“实年君不信”则表达了诗人对他人无法接受自己衰老的失落感,反映出一种对现实的抗拒与惆怅。

通过这首诗,白居易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经历,也引发了读者对于自我认知和时间流逝的深思,强调了面对衰老的勇气和对生活的真实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皎皎青铜镜”:明亮的青铜镜子,象征着真实与清晰。
  2. “斑斑白丝鬓”:反映出年华已逝,白发已显,暗示衰老的事实。
  3. “岂复更藏年”:质疑是否还能隐瞒年龄,表达对时间的不屈服。
  4. “实年君不信”:揭示他人对衰老的无知,反映诗人内心的孤独。

修辞手法

  • 对比:镜子的光亮与白发的斑斑形成鲜明对比,突显衰老的无情。
  • 反问:通过“岂复更藏年”,加强了诗的情感力度,增强了自我反思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衰老与自我认知,诗人通过镜子反映出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表现了对衰老的感悟和对现实的接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铜镜:象征着真实和自省,映照出外在的变化。
  • 白丝鬓:象征着衰老,承载了时间的痕迹。

这些意象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内心感受,也引导读者思考时间、衰老和生命的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用来描绘镜子的词语是: A. 皎皎
    B. 斑斑
    C. 白丝鬓
    D. 藏年

  2.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A. 爱情
    B. 自我反省
    C. 朋友
    D. 自然

  3. “岂复更藏年”这一句表达了: A. 隐藏过去
    B. 对衰老的反思
    C. 对未来的无畏
    D. 对生活的乐观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照镜》与李白的《将进酒》均涉及对时间的感慨,但白居易更侧重于个人的衰老体验,而李白则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豪放态度。两者在风格和情感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古典诗词研究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