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留别佛光和尚》

时间: 2025-01-11 14:01:37

劳师送我下山行,此别何人识此情。

我已七旬师九十,当知后会在他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下留别佛光和尚
白居易 〔唐代〕

劳师送我下山行,此别何人识此情。
我已七旬师九十,当知后会在他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我在下山时,师傅为我送行的情景,但此时的别离,谁能理解我内心的情感呢?我已经七十岁,而我的师傅已经九十岁,想必我们以后再相见,可能是在来世。

注释:

  • 劳师:指的是辛苦地请大师来送行。
  • 此别:此时的离别。
  • 何人识此情:没有人能理解我此刻的情感。
  • 七旬:指七十岁。
  • 师九十:指师傅九十岁。
  • 后会在他生:未来的重聚将在另一个生命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以其平易近人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广受后人喜爱。他的诗歌风格注重生活琐事,关注民生疾苦,常以直白的形式表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表达他与师傅佛光和尚之间深厚的情谊。在他看来,人生的离别是常态,而真正的情感却往往难以被他人理解。诗中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未来重聚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情感。在离别的时刻,白居易向佛光和尚致以了惜别之情。诗的开头“劳师送我下山行”直接点出送别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师傅的尊重与感激。接下来的“此别何人识此情”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尽管在场的人很多,但能够理解他此刻情感的人却寥寥无几。

诗的后半部分“我已七旬师九十”不仅说明了双方的年纪,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在这一句中,白居易通过对比展现出时光流逝的无情,仿佛在感叹人生短暂,令人感到深深的惆怅。而最后一句“当知后会在他生”则透出一种超然的态度,表达了对未来重聚的期待和对生命轮回的信仰。这种对来生的期望,既是对现实的无奈回应,也是对真情永恒的坚定信念。

整首诗读来,既有对当下离别的伤感,又包含了对未来的希望,情感层次丰富,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劳师送我下山行:请师傅费心送我离开山。
  2. 此别何人识此情:这次离别,谁能理解我内心的情感。
  3. 我已七旬师九十:我已七十岁,师傅则已九十岁。
  4. 当知后会在他生:想必我们未来的重聚会在另一个生命中。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年龄的对比,突显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 隐喻:将人生的离别比作来世的重聚,展现了对真情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离别的惆怅,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深厚却难以被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重聚的期待,体现了佛教对轮回的信仰。

意象分析:

  • :象征着道德与智慧的高峰,送别代表着人生的旅途。
  • 师傅:代表着智慧与引导,象征着人生的导师和精神寄托。
  • 时间:年龄的引入,象征着生命的无常,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居易的“七旬”指的是几岁?

    • A. 60岁
    • B. 70岁
    • C. 80岁
  2. 诗中提到的“师”指的是谁?

    • A. 白居易的朋友
    • B. 佛光和尚
    • C. 诗人的父亲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离别与重聚
    • B. 生活的快乐
    • C. 自然风光

答案:

  1. B. 70岁
  2. B. 佛光和尚
  3. A. 离别与重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赠花卿》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白居易的《山下留别佛光和尚》与杜甫的《赠花卿》在主题上都涉及离别,但白居易更注重内心的情感表达,而杜甫则倾向于对友人能力的赞美与惜别之情的表现。两首诗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情感深度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集》
  • 《唐代文人情感与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