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

时间: 2025-01-11 10:49:49

非琴非瑟亦非筝,拨柱推弦调未成。

欲散白头千万恨,只消红袖两三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和
非琴非瑟亦非筝,
拨柱推弦调未成。
欲散白头千万恨,
只消红袖两三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渴望与对过往情感的追忆。诗中提到的乐器并不是琴、瑟或筝,尽管拨动弦柱,却始终无法调和出心中所想的旋律。诗人心中积蓄着无数的遗憾,想要将这些情感释放,但只需红袖轻声一唱,便能唤起心底的千般苦楚。

注释:

  • 非琴非瑟亦非筝:指的不是琴、瑟或筝这类乐器。表明所用乐器的特殊性或模糊性。
  • 拨柱推弦调未成:拨动乐器的弦,但始终调不出想要的旋律,表达内心的不满与无奈。
  • 欲散白头千万恨:想要释放心中积压的千种恨意,白头暗指年老或经历的沧桑。
  • 只消红袖两三声:只需红袖轻轻一唱,便能唤起心中所有的感慨与情绪。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红袖”可以理解为美好的女性形象,象征着与情感相关的音乐、歌声。古代女子常以红袖服饰为美,代表柔情与温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语言通俗易懂,关注民生,擅长抒情,且风格多变。白居易的作品在当时及后世均有广泛影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白居易晚年,可能是在回忆往昔的情感经历时创作的。诗中的音乐元素暗示着诗人与过去情感的纠缠与难以释怀。

诗歌鉴赏:

《云和》通过音乐这一载体,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诗开头以“非琴非瑟亦非筝”设定了一个独特的音乐场景,突出了诗人对传统乐器的否定,暗示他所渴望的音乐并非普遍的旋律,而是一种独特的情感表达。接着“拨柱推弦调未成”则表明尽管尝试了许多,心中的期盼仍未实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失落。

后两句“欲散白头千万恨,只消红袖两三声”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白头的“恨”是对往昔岁月的无奈与悔恨,而红袖的歌声则是诗人心中那一份难以忘怀的情感寄托,简单的几声歌唱能够唤醒内心深处的万千情感。整首诗通过音乐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非琴非瑟亦非筝:明确表明所用乐器并非传统乐器,暗示一种独特的心境。
  2. 拨柱推弦调未成:虽有尝试但无法达到内心的期盼,表达出一种无奈感。
  3. 欲散白头千万恨:渴望释放内心的怨恨与不甘,暗含了对岁月的无奈。
  4. 只消红袖两三声:轻柔的歌声能够唤起内心深处的情感,强调音乐的力量与情感的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乐器与情感相联系,以音乐象征内心的情感波动。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与和谐,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象征:红袖象征柔情,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音乐与情感展开,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情感的缅怀与难以释怀的心情。音乐成为了情感的载体,让诗人得以在旋律中追忆往昔。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琴、瑟、筝:象征传统与文化的乐器,代表音乐的古典美。
  • 红袖:象征女性之美与柔情,暗示与情感的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乐器有哪些?
    • A. 琴 B. 笛 C. 瑟 D. 筝
  2. “欲散白头千万恨”中“白头”指什么?
    • A. 年老 B. 头发白 C. 感情 D. 歌声
  3. 诗人希望通过什么来释放心中情感?
    • A. 音乐 B. 诗歌 C. 画画 D. 舞蹈

答案:

  1. A、C、D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云和》与李白的《夜泊牛津》均涉及情感与音乐的主题,但前者更加强调内心的纠结与音乐的作用,而后者则表现出对自然与孤独的思考,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