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之到通州日授馆未安见尘壁间有数行字读之…因酬长句》
时间: 2025-01-11 14:30: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微之到通州日授馆未安见尘壁间有数行字读之…因酬长句
作者: 白居易
内容:
十五年前似梦游,曾将诗句结风流。
偶助笑歌嘲阿软,可知传诵到通州。
昔教红袖佳人唱,今遣青衫司马愁。
惆怅又闻题处所,雨淋江馆破墙头。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十五年前我仿佛在梦中游历,曾经写下诗句,借以抒发我的风流情怀。
偶尔帮助歌者笑谈阿软,没想到我的诗句已经传唱到了通州。
当年我教红袖佳人唱歌,如今却让身穿青衫的司马愁来吟唱。
感到惆怅的是,再次听到这个地方的题字,雨水淋湿了江馆破旧的墙头。
注释:
字词注释:
- 梦游:如梦似幻地游历,形容过去的回忆。
- 风流:指风雅的情趣和洒脱的个性。
- 阿软:这里指的是某位歌者,可能是对其亲昵的称呼。
- 红袖:指的是歌女,古代常以“红袖”来形容才貌双全的女子。
- 青衫:指的是身穿青色衣服的男子,可能是指诗人的友人或后辈。
- 惆怅:感到忧愁和失落。
- 江馆:指江边的客舍。
典故解析:
- 红袖佳人:古代乐府诗中常用的形象,代表着歌女的典型形象。
- 司马:可能指代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也可以泛指有才华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因其平易近人的诗风和社会关怀而受到后世广泛喜爱。他的诗作中常反映对民生的关注,作品多以白话形式呈现,易于理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过去创作经历的回顾与感慨,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惆怅情绪。诗人曾在通州任职,诗中提到的“通州”与自己的经历紧密相连,充满了个人情感的抒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平易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白居易对往事的追忆与感慨。开篇的“十五年前似梦游”便点明了时光的流逝,带有一种梦幻般的朦胧感。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写下的诗句,似乎是在追寻那段遗忘的青春岁月,表达了对过往风流情怀的怀念。诗中提到的“阿软”和“红袖佳人”则代表了当时社会中流行的文艺生活和人际关系,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敏感。最后,诗人再次提到“雨淋江馆破墙头”,不仅描绘了江边破败的景象,还暗含了对现实的无奈与惆怅,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情感的深度与厚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五年前似梦游”:引入时间背景,表达对过去的回忆,仿佛一场梦境。
- “曾将诗句结风流”:表明自己曾以诗句抒发风雅情怀。
- “偶助笑歌嘲阿软”:描绘与他人共同歌唱的欢乐场景。
- “可知传诵到通州”:感慨自己的作品已远播,表示自豪。
- “昔教红袖佳人唱”:提及过去教导歌女,展现亲密关系。
- “今遣青衫司马愁”:对比当下自己对诗歌的传承感到忧愁。
- “惆怅又闻题处所”:重提感慨,表现对过往的怀念。
- “雨淋江馆破墙头”:最后的意象呈现破败与惆怅,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变化。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昔”和“今”的对比,体现出时间的变迁。
- 象征:江馆的破败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 拟人:将雨水形象化,给人以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往事的追忆为主线,穿插着对时间流逝与人事变迁的感慨,表现出白居易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诗歌传承的自豪与忧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梦游:象征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 风流:代表着青春与洒脱的生活态度。
- 红袖/青衫:分别象征不同的时代与人际关系的变化。
- 江馆:寓意着现实的破败与内心的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居易的“红袖佳人”指的是:
A. 诗人自己
B. 歌女
C. 朋友
D. 家人 -
诗中提到的“青衫”指代的是:
A. 诗人的爱人
B. 文人
C. 诗人的友人或后辈
D. 诗人自己 -
“惆怅又闻题处所”这一句中,表达的情感是:
A. 高兴
B. 失落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了对时光流逝和社会变迁的感慨。
- 李白的《月下独酌》:描绘了对过去的追忆与孤独的心境。
诗词对比:
可以将白居易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白居易的诗更多表现了一种对过往的感怀与惆怅,而李白则是通过豪放的饮酒来抒发对人生的乐观态度。两者在情感表达与艺术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诗人对生活的不同理解与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白居易诗文选》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