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凉闲卧》

时间: 2025-01-11 14:29:23

残暑昼犹长,早凉秋尚嫩。

露荷散清香,风竹含疏韵。

幽闲竟日卧,衰病无人问。

薄暮宅门前,槐花深一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凉闲卧
白居易 〔唐代〕

残暑昼犹长,早凉秋尚嫩。
露荷散清香,风竹含疏韵。
幽闲竟日卧,衰病无人问。
薄暮宅门前,槐花深一寸。

白话文翻译:

残暑的白天依然漫长,初秋的凉意却还显得稚嫩。
露水洒落在荷花上,散发出清香,微风吹拂竹林,带来了淡淡的韵味。
我在幽静的环境中整日闲卧,衰弱的身体无人关心。
黄昏时分,我坐在宅门前,槐花的香气愈发浓厚。

注释:

字词注释:

  • 残暑:指夏末时节的余热。
  • :形容初秋的凉意还不够强烈。
  • 露荷:露水沾湿的荷花。
  • 疏韵:形容竹林随风摇曳而发出的轻柔音韵。
  • 幽闲:安静而悠闲的状态。
  • 衰病:身体衰弱和生病。
  • 薄暮:指黄昏时分,天色渐暗。
  • 槐花:槐树的花,常用于形容花香。

典故解析: 此诗中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露荷”和“槐花”均为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代表着清雅与自然的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关心社会民生而闻名,作品广泛流传,影响深远。白居易的诗风以清新自然、通俗易懂著称,常常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 《秋凉闲卧》写作于诗人晚年,正值他身体欠佳之时,反映了他对生命的感慨与对自然的向往。在温暖的秋日中,诗人显得既有些忧愁又有些悠闲,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孤独的接受。

诗歌鉴赏:

《秋凉闲卧》是一首典型的白居易式的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对秋季的细腻感受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首联“残暑昼犹长,早凉秋尚嫩”描绘了一个过渡的季节,白居易通过对气候变化的细致观察,传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接着“露荷散清香,风竹含疏韵”则引入了自然景物的描写,荷花的清香和竹林的韵律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和谐。

诗的后两联则转向了个人的情感,“幽闲竟日卧,衰病无人问”展现出诗人在身体衰弱时的孤独与无奈,透出一丝淡淡的哀愁。然而,尽管有疾病的困扰,诗人依然选择在“薄暮宅门前,槐花深一寸”的静谧中享受生活,这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自然的珍视,令人动容。

整首诗通过清新自然的意象和简洁平易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命的深刻思考,营造出一种秋天的清幽与孤独,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残暑昼犹长,早凉秋尚嫩
    • 描述了夏天的余热仍在,初秋的凉意还不够明显,表现了时节的变迁。
  2. 露荷散清香,风竹含疏韵
    • 自然景物的描写,露水洒在荷花上散发的清香与微风吹动竹林所产生的声音,展示了自然的韵味。
  3. 幽闲竟日卧,衰病无人问
    • 诗人反映了自己的状态,虽然身处美好的自然中,却因身体的衰弱而感到孤独无援。
  4. 薄暮宅门前,槐花深一寸
    • 黄昏时分,坐在自家的门前,槐花的香气愈加浓郁,给人带来一丝慰藉。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比喻人的情感,如“风竹含疏韵”比喻着诗人的心境。
  • 拟人:自然景物如荷花、竹林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成对称美,如“残暑昼犹长,早凉秋尚嫩”。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与对孤独生活的反思,体现了对生与死、病与健康的思考,以及对生命的接受与释然。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残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转换。
  2. 露荷:代表着清新、纯洁的自然之美。
  3. 风竹:象征着安静、和谐的生活状态。
  4. 槐花:常被视为温暖和怀旧的象征,带有生活的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残暑”指的是什么? A. 夏天的结束
    B. 秋天的开始
    C. 冬天的寒冷
    D. 春天的温暖

  2. “幽闲竟日卧”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A. 忙碌
    B. 忧愁
    C. 悠闲
    D. 兴奋

  3. 诗中描写的自然景物包括哪些? A. 荷花和竹林
    B. 松树和梅花
    C. 桃花和柳树
    D. 玫瑰和菊花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白居易的抒情风格相近。
  • 《秋夕》(杜甫):同样描绘了秋天的景色,情感深沉。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秋凉闲卧》与杜甫的《秋夕》
    • 白居易的诗歌更加清新、轻松,注重自然的宁静与个人的感悟;而杜甫的《秋夕》则带有更多的忧国忧民之情,情感更加深邃与沉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白居易诗全集》
  2. 《唐诗三百首》
  3.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