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酬严中丞晚眺黔江见寄
江水三回曲,愁人两地情。
磨围山下色,明月峡中声。
晚后连天碧,秋来彻底清。
临流有新恨,照见白须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黔江边上眺望的愁绪。江水蜿蜒曲折,让人感到离愁别绪。磨围山下的景色与峡中的明月声交织在一起,带来了更深的思念。傍晚时分,天色一片碧绿,秋天的空气又清新透彻。在江边静坐,心中却涌起新的忧愁,连镜子里映出的白发也显得格外刺眼。
注释:
字词注释:
- 三回曲:形容江水蜿蜒曲折,三次转弯。
- 愁人:指愁苦的人,可能是诗人自己。
- 磨围山:指特定的山名,是景物描写的一部分。
- 明月峡:可能指有明月照耀的峡谷,增强了夜晚的静谧感。
- 晚后:傍晚之后,指时间的推移。
- 彻底清:形容秋天的空气清澈透明。
- 临流:在江边,靠近水流的地方。
- 新恨:新的忧愁或怨恨。
- 白须生:指年老的样子,白发苍苍。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思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反映了唐代诗人常有的抒情风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通俗易懂,关注社会民生,情感真挚。白居易的诗歌主题广泛,涵盖了爱情、友情、自然风光等多个方面。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白居易晚年,他在黔江边上与朋友严中丞相聚,诗中流露出对朋友的思念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秋的傍晚,诗人站在黔江边,面对蜿蜒的江水和清澈的天空,产生了浓厚的思乡情。首句“江水三回曲”通过对江水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同时也暗示着人生的曲折。接下来的“愁人两地情”则将诗人的情感从自然引向内心,表达了他与友人之间的距离感和内心的愁苦。
中间两句“磨围山下色,明月峡中声”将自然景色与音乐结合,山水相依,月光映照,形成一种宁静而又深邃的氛围,增强了诗的意境。最后的“临流有新恨,照见白须生”则揭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新的忧愁与白须相映成趣,标志着时间的无情流逝与人生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白居易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反思,兼具自然与人文的美感,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水三回曲:描绘江水的蜿蜒曲折,象征人生的波折。
- 愁人两地情:强调诗人与友人之间的距离与思念。
- 磨围山下色:描绘山下的景色,表现自然的美丽。
- 明月峡中声:通过声音的描写,增添了意境的层次。
- 晚后连天碧:傍晚的天空清澈,暗含宁静之感。
- 秋来彻底清:秋天的清新,象征着一种纯净的情感。
- 临流有新恨:在江边,心中涌起新的忧愁。
- 照见白须生:映照出诗人的白发,象征着年龄的增长与时间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江水比作人生的曲折,增强了诗歌的哲理性。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使诗歌更具生动性。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友情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反映了白居易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感悟,具有浓厚的抒情特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曲折。
- 明月:象征着孤独与思念,常用来寄托情感。
- 白须:象征着年华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这些意象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与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磨围山”指代什么?
- A. 一座特定的山
- B. 一种情感
- C. 一种植物
-
“江水三回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受?
- A. 自然的美丽
- B. 人生的曲折
- C. 友情的温暖
-
“照见白须生”中的“白须”象征什么?
- A. 年龄的增长
- B. 对自然的描写
- C. 对爱情的思考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白居易与李白的友情诗,前者更关注于生活的细腻与情感,后者则多表现豪放与潇洒,反映出不同的个性与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白居易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