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冬夜》
时间: 2025-01-11 12:48: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庭芳 冬夜
作者: 赵熙
茅屋霜团,管城春满,夜雪初霁房栊。
峭寒人寂,灯影坐衰翁。
倦倚红泥小火,无衣者,怎过深冬。
乌啼悄,更阑梦远,天上景阳钟。
花骢。趋曙雪,鸡鸣紫陌,晓辟铜龙。
正玉梅三九,琼海香红。
谁分桑田送老,梦华录,空忆京东。
宣皇句,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
白话文翻译:
在茅屋上结了霜,管城的春意正浓,夜里的雪刚刚停住,窗户透出微光。寒冷的夜晚人迹罕至,灯下坐着一位衰老的翁者。倚靠在红泥小火炉旁,衣衫单薄的人,如何能够熬过这个深冬。乌鸦轻声啼叫,夜已深沉,梦境遥远,天上的景阳钟声渐渐响起。
花骢马奔走,雪中急驰,鸡鸣声传来,晨光照亮了紫陌。正值大寒,梅花盛开,琼海的香气和红花竞相争艳。
谁能将桑田送老,梦中的华录,徒然怀念京东的往昔。
宣皇的诗句,在亭前垂柳下,愿珍重等待春风的到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房屋。
- 管城:古代地名,象征春天的繁华。
- 霜团:霜结成团,形容寒冷。
- 倦倚:疲倦地依靠。
- 红泥小火:红泥制的小火炉,温暖的象征。
- 无衣者:没有衣物的人,指寒冷中的人。
- 乌啼:乌鸦叫声,表示夜深。
- 景阳钟:天上钟声,象征时间流逝。
典故解析: “梦华录”原为《华录》,是古代文人梦境中所写的诗文,象征美好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熙(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寒冷的冬夜,诗人借助外界寒冷的环境,表达内心的孤寂与对温暖的渴望。
诗歌鉴赏:
《满庭芳 冬夜》是一首描写冬夜孤寂情景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开篇以“茅屋霜团”描绘冬天的寒冷,紧接着“夜雪初霁房栊”,则展现出一种宁静却又凄凉的夜晚氛围。接着“峭寒人寂,灯影坐衰翁”,将读者带入了一个人的孤独世界,衰老的翁者在灯下独坐,烘托出一种无奈与孤独。
在“倦倚红泥小火,无衣者,怎过深冬”中,诗人通过红泥小火炉的温暖与无衣者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寒冷的逼迫感与对温暖的渴望。接下来的“乌啼悄,更阑梦远”更是将孤寂的氛围推向高潮,夜深人静,梦境愈加遥远,表现出一种无尽的思念。
整首词通过精致的意象,将冬夜的寒冷与内心的孤独紧密结合,传达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及对未来春天的期待,情感深刻而细腻,体现出赵熙的高超艺术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茅屋霜团,管城春满,夜雪初霁房栊。”:描绘冬天的寒冷和夜晚的宁静,暗示春天的渴望。
- “峭寒人寂,灯影坐衰翁。”:孤独的衰翁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孤独感。
- “倦倚红泥小火,无衣者,怎过深冬。”:表现出对温暖的渴望,突显内心的无助。
- “乌啼悄,更阑梦远,天上景阳钟。”:夜深人静,梦境愈加遥远,象征着对过去的怀念。
- “花骢。趋曙雪,鸡鸣紫陌,晓辟铜龙。”:晨光中的生机与希望,构成对春天的期待。
- “正玉梅三九,琼海香红。”:梅花的盛开象征着春天的临近。
- “谁分桑田送老,梦华录,空忆京东。”:回忆往昔,象征着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 “宣皇句,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希望春风能带来温暖与生机,寄托着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梦华录”比喻美好记忆。
- 拟人:如“乌啼悄”赋予乌鸦以情感。
- 对仗:如“峭寒人寂,灯影坐衰翁”,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冬夜的描绘,表达了对温暖和春天的渴望,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情感深邃而细腻,是对生命与时光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象征寒冷,暗示孤独。
- 火:象征温暖与希望。
- 乌鸦:象征孤独与思念。
- 梅花:象征春天与生机。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景象,还反映了人的情感状态,体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茅屋霜团”中的“霜”主要象征什么? A. 温暖
B. 寒冷
C. 春天 -
诗中提到的“倦倚红泥小火”中“红泥”指的是什么? A. 房屋
B. 火炉
C. 材料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春天的渴望
B. 对过去的怀念
C. 生命的思考
答案:
- B
- B
- A, B, C(皆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冬夜读书示子聿》 朱自华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赵熙的《满庭芳 冬夜》更侧重于描绘冬夜的孤寂气氛,而李白则是通过对月的思念表达对家的怀念。两首诗在意象上虽有不同,但都深刻反映了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温暖的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魅力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