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赴登州黄箓大醮》
时间: 2025-01-11 15:09: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松柏岩前,烟霞洞里,清风吹动灵苗。
水升火降,大药自然烧。
歌舞相陪童稚,利名弃不让渔樵。
忘人我,清贫为乐,怕底是尘嚣。
人来求追荐,千言万语,苦苦相邀。
便加持斋戒,遥拜云寮。
祷告重阳师父,救亡灵得上青霄。
鸾鹤引,孤魂滞魄,相从总逍遥。
白话文翻译
在松柏的岩石前,在烟霞缭绕的洞里,清风轻轻拂动着灵苗。
水上升火下降,大药自会自然烧成。
歌舞伴随着孩子们,名利我都抛弃,不再让渔樵之人打扰。
我忘记了人我之分,清贫反而觉得快乐,唯恐这底下的世俗喧嚣。
有人来请求推荐,千言万语地苦苦相邀。
于是我加持斋戒,遥远地拜向云端的庙宇。
祷告重阳的师父,愿救亡灵得以升入青霄。
鸾鸟和鹤引导着,孤魂和滞魄,大家都得以逍遥自在。
注释
- 松柏岩前:松柏象征坚韧和长寿,岩前指山岩的前面。
- 烟霞洞里:烟霞指山间的云雾,洞里暗示隐秘的修行场所。
- 灵苗:灵草或灵药,象征着修道所需的珍贵植物。
- 水升火降:道教的自然法则,象征着阴阳变化。
- 清贫:指生活的简单而不追求物质财富。
- 斋戒:指宗教仪式中的禁食和净化。
- 重阳师父:重阳是道教的一个重要节日,师父指道教的高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钰,元代著名道士和诗人,是道教全真派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在道教文化和修行上有着深厚的造诣,代表了当时道教的思想风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赴登州黄箓大醮之际,当时道教活动盛行,人们通过祭祀和斋戒来寻求心灵的安宁和超脱。
诗歌鉴赏
《满庭芳 赴登州黄箓大醮》一诗,展现了作者高洁的道教精神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脱态度。诗中描绘了松柏苍翠的自然景色,结合清风、灵苗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圣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赞美,表达了对道教修行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名利的蔑视。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写到人们来请求推荐的场景,表现出一种对世俗的无奈和不屑。尽管周围的喧嚣和纷扰不断,但诗人却选择了斋戒和遥拜,展现出一种内心的宁静和对道教理想的追求。最后,诗中呼唤重阳师父,寓意着对精神救赎的渴望,体现了道教的超脱思想和对灵魂升华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律,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清贫乐道的追求和对人世纷扰的淡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松柏岩前,烟霞洞里,清风吹动灵苗。
描绘一个清幽的道教修炼场所,松柏象征坚韧,烟霞寓意神秘,清风则带来灵动的气息。 -
水升火降,大药自然烧。
自然的阴阳变化,暗示道教的自然哲学,表明修行的过程是顺其自然的。 -
歌舞相陪童稚,利名弃不让渔樵。
诗人享受天真无邪的生活,并且对名利的追求持否定态度,强调内心的自由。 -
忘人我,清贫为乐,怕底是尘嚣。
通过忘却世俗的我与人,获得内心的快乐,反映出对纷扰的排斥。 -
人来求追荐,千言万语,苦苦相邀。
表达出他人对作者的依赖与期望,但诗人内心却已然超脱。 -
便加持斋戒,遥拜云寮。
通过斋戒的方式,向高处的道教神灵致敬,表达敬畏与信仰。 -
祷告重阳师父,救亡灵得上青霄。
祈求师父的庇护,希望亡灵能够得以升天,展现出诗人对灵魂救赎的渴望。 -
鸾鹤引,孤魂滞魄,相从总逍遥。
最后以鸾鹤引导孤魂的意象,总结出一种逍遥自在的理想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升火降”,用自然现象比喻道教的阴阳变化。
- 对仗:如“歌舞相陪童稚,利名弃不让渔樵”,体现了诗歌的韵律美。
- 拟人:如“清风吹动灵苗”,使自然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道教的修行思想为核心,强调清贫带来的快乐与对世俗名利的超脱,表达了对灵魂升华的渴望和对自然的赞美,体现了作者对道教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柏:象征长寿和坚韧,暗示诗人的修行态度。
- 烟霞:代表神秘与灵性,营造出诗中的超脱氛围。
- 灵苗:象征着修行所需的珍贵资源,代表心灵的成长。
- 清风:传达出自然的和谐与纯净,象征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灵苗”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药材
B. 一种植物
C. 修道所需的珍贵草木
答案:C -
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 A. 追求
B. 忽视
C. 依赖
答案:B -
“鸾鹤引”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热爱
B. 灵魂的自由与逍遥
C. 对名利的追求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诗词对比
马钰的《满庭芳》和李白的《月下独酌》都反映了作者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然的热爱,但马钰更强调道教的修行与灵魂的升华,而李白则在酒中寻找自由与逍遥。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马钰研究》
- 《道教文化与元代诗歌》
- 《元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