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寄零口孙可道》
时间: 2025-01-11 17:00: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庭芳 寄零口孙可道
作者: 马钰 〔元代〕
幻躯模样,走骨行丘。算来骋甚风流。
父母生你之处,杀你因由。
奉劝疾些识破。恋儿孙有甚程头。
早回首,把家缘撇下,物外真修。
一个无为清静,是仙家秘诀,大道机谋。
凭此行持,何必身外搜求。
自然汞铅易结,九还丹数日全周。
神光灿,乘羽轮飚驾,直入瀛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和修道的思考。人的外形只是幻影,灵魂在世间行走如同在丘陵中行走。追求风流的生活,终究是空虚的。父母将你生下,然而生存的理由却是在不断的追求中被杀死。希望你能早些看透这一点,对儿孙的执着其实没有多少意义。快些回过头来,抛弃那些家缘,追求物外的真正修行。无为而静的状态,是仙家的秘诀和大道的智慧。凭借这种修行方法,何必在世俗中四处寻求呢?自然的变化让汞与铅容易结合,经过九次的还丹修炼,便能全身都被洗净。神光闪耀,骑着羽毛的车轮飞向高空,直抵仙境。
注释:
- 幻躯:虚幻的身体。
- 走骨行丘:行走在丘陵中,暗指人生的艰辛。
- 风流:指的是追求声色犬马的生活。
- 因由:原因,理由。
- 识破:看透,明白真相。
- 家缘:家庭的牵挂。
- 无为清静:道家提倡的无为而治,保持内心的清净。
- 九还丹:道教修炼的丹药,象征长生不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钰,元代道士、诗人,作为全真教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深受道教哲学影响,风格清新脱俗,常探讨修道、人生和宇宙的关系。
创作背景:
《满庭芳》是马钰在修道过程中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真理的追求。这首诗在道教文化盛行的元代,反映出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和对自然法则的敬畏。
诗歌鉴赏:
此诗以清新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篇以“幻躯模样”点明了人生的虚幻和无常,强调了外在的追求如同风流的生活,最终只会导致内心的空虚与迷茫。接着,诗人劝诫人们要早日看透世事,把对儿孙的牵挂放下,真正的修行在于内心的清静与无为。
诗中提到的“无为清静”,是道教修行的重要理念,主张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此后,诗人提到了“汞铅”的结合,暗指修道过程中的变化与蜕变,隐喻通过修炼达到大成的过程。
最后的“神光灿,乘羽轮飚驾,直入瀛洲”描绘了修道者超脱尘世、飞升入仙的理想境界,令人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人生的感慨,也有对修道的向往,展现了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幻躯模样,走骨行丘:人生的外表是虚幻的,灵魂在世间行走如同在丘陵中艰难前行。
- 算来骋甚风流:追求表面风光的生活,实则是空虚的。
- 父母生你之处,杀你因由:父母生下你,但生活中的追求和欲望却让你失去本真。
- 奉劝疾些识破:希望你能快些看透这一切。
- 恋儿孙有甚程头:执着于儿孙的未来,其实并没有多少意义。
- 早回首,把家缘撇下,物外真修:应该放下家庭的牵挂,追求内心的真正修行。
- 一个无为清静,是仙家秘诀,大道机谋:无为而静是修道的真谛。
- 凭此行持,何必身外搜求:坚持这种修行,何必在外界追求呢?
- 自然汞铅易结,九还丹数日全周:自然的变化使得修行可以快速达成。
- 神光灿,乘羽轮飚驾,直入瀛洲:最终达到神性的光辉,飞升到理想的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行走在丘陵中,形象生动。
- 对仗:如“无为清静”和“风流”,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九还丹象征修行的过程与成就。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与真正修行的重要性,反映了道教文化的智慧与人生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幻躯:象征人生的虚幻与无常。
- 无为清静:道教修行的理想状态。
- 汞铅:象征修行过程中的变化与合一。
- 仙家:指代道教修行者,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无为清静”指的是什么? A. 追求物质生活
B. 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C. 对家庭的执着
D. 对名利的追求 -
“神光灿,乘羽轮飚驾”中“羽轮”象征着什么? A. 车轮
B. 仙人的飞行工具
C. 风的力量
D. 大地的轮廓 -
诗中劝诫人们要放下什么? A. 个人梦想
B. 家庭的牵挂
C. 事业的追求
D. 朋友的关系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道德经》:老子的经典著作,探讨道家思想。
- 《庐山谣》:白居易的诗作,描绘了山水的宁静与人生的哲理。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同样探讨了人对家乡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而马钰的《满庭芳》则更侧重于哲学的思考与修道的追求。
通过以上分析与学习,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满庭芳 寄零口孙可道》的深刻内涵与道教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