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得真乐》
时间: 2025-01-11 14:46:02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满庭芳 得真乐
作者: 马钰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落魄闲人,逍遥懒汉,的端酷厌荣华。性耽火院,不会养浑家。万种尘缘拂尽,仗心闲炉养丹砂。松峰下,水边石畔,遣兴饮流霞。一灵常皎洁,优游恬淡,真乐无涯。论比之明月,月有云遮。若比孤云自在,风飘荡牢落堪嗟。予亲遇,得超彼岸,快活更无加。
白话文翻译
落魄的闲人,逍遥的懒汉,恰恰对荣华富贵感到厌倦。性情向往火院,对家庭琐事却无能为力。万千尘缘一一拂去,依仗心中闲适的炉灶来养生炼丹。松峰之下,水边的石畔,我在这里悠然自得地饮酒赏霞。心灵常常如明月般皎洁,生活悠然自得,真正的快乐无穷无尽。要论这快乐比明月,明月总有云雾遮挡。若比孤云那样自在,随风飘荡,反而让人感到无奈。我与亲友相遇,得以超越彼岸,快乐增无止境。
注释
- 落魄:指失意、潦倒。
- 闲人:指无所事事的人。
- 耽火院:指沉迷于道教修炼的地方。
- 丹砂:指炼丹所用的材料,象征修行与长生。
- 遣兴:指释放情趣,投入兴致。
- 流霞:指天边的彩云,象征美好的事物。
- 真乐无涯:真正的快乐没有尽头。
典故解析
- 明月:象征清明、纯洁的事物;常用于抒发思念之情。
- 孤云:象征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马钰,元代道士和诗人,主张清静无为,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真理。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出对世俗的超脱与对自然的向往。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表达个人的闲适与对世俗名利的厌倦,来寻求内心的安宁与快乐。
诗歌鉴赏
《满庭芳 得真乐》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怀的诗作,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深刻反思。马钰通过对“落魄闲人”和“逍遥懒汉”的描写,展现了他对荣华富贵的厌倦,表达了对内心平静的追求。诗中反复提到的“真乐无涯”,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境界。
在诗的意象中,松峰、水边、明月、孤云等自然元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理想中的生活场景。诗人通过这种自然的描绘,传达出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尤其是“遣兴饮流霞”,既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陶醉,也暗示了饮酒赏景所带来的灵感与快乐。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闲适的生活哲学,强调心灵的富足和内在的安宁,比起外在的荣华,更加珍贵。通过对比明月和孤云,诗人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在纷扰的世俗中,真正的快乐源于内心的自在与超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落魄闲人,逍遥懒汉,的端酷厌荣华。
- 诗人自述身为落魄与闲散之人,厌倦了荣华富贵的生活。
-
性耽火院,不会养浑家。
- 表达对道教修炼的热爱,却无力照顾家庭琐事,反映了内心的矛盾。
-
万种尘缘拂尽,仗心闲炉养丹砂。
- 抛开世俗的牵绊,依靠内心的安宁来修炼心性,象征精神的追求。
-
松峰下,水边石畔,遣兴饮流霞。
- 描绘闲适的生活场景,享受自然之美,释放内心的情趣。
-
一灵常皎洁,优游恬淡,真乐无涯。
- 形容内心的清明与安宁,说明真正的快乐是无尽的。
-
论比之明月,月有云遮。
- 比较快乐与明月,指出即使是美好的事物也会有遮挡。
-
若比孤云自在,风飘荡牢落堪嗟。
- 提及孤云的自在,强调即便如此,仍有漂泊之苦。
-
予亲遇,得超彼岸,快活更无加。
- 最后强调与亲友相遇的快乐,达到了心灵的超越。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快乐比作明月与孤云,形象生动。
- 对仗:如“落魄闲人”和“逍遥懒汉”,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厌倦,追求内心宁静与真实快乐的主题。诗人通过自然意象的描绘,展现了理想的生活状态,强调心灵的富足与安宁。
意象分析
- 松峰:象征静谧和超然,表达对自然的向往。
- 水边石畔:代表闲适的生活环境,体现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 明月:象征纯洁与美好,反映诗人对快乐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马钰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元代
- D. 明代
-
“真乐无涯”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物质追求
- B. 内心的宁静
- C. 对荣华的向往
- D. 对世俗的厌倦
-
诗中提到“饮流霞”,这表达了哪种情感?
- A. 失落
- B. 快乐
- C. 忧愁
- D. 怀念
参考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居秋暝》王维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马钰的《满庭芳 得真乐》均描绘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闲适生活,体现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 王维的诗注重景色的细腻描写,而马钰更侧重于内心的感受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经与古代诗词研究》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满庭芳 得真乐》这首诗的魅力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