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松道中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2 14:27:16

停舟傍河浒,四顾尽荒原。

日落狐鸣冢,天寒犬吠村。

系帆凌震泽,抢雨入盘门。

怅望夫差事,吴山閟楚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停舟傍河浒,四顾尽荒原。
日落狐鸣冢,天寒犬吠村。
系帆凌震泽,抢雨入盘门。
怅望夫差事,吴山閟楚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河边停船时的情景,四周都是荒凉的原野。夕阳西下,狐狸在坟墓旁鸣叫,天色寒冷,村庄里传来狗的吠叫声。船帆系在波涛汹涌的湖面上,雨水急匆匆地冲向盘门。诗人感慨地望着吴国的事务,思念着已经逝去的楚国的灵魂。

注释:

  • 停舟:停下船只。
  • 河浒:河边的沙滩或岸边。
  • 四顾尽荒原:四处环顾,看到的都是荒凉的原野。
  • 日落狐鸣冢:夕阳落下,狐狸在坟墓旁鸣叫。
  • 天寒犬吠村:天气寒冷,村子里传来狗的吠叫声。
  • 系帆凌震泽:将船帆系在波涛汹涌的湖面上。
  • 抢雨入盘门:急匆匆地迎着雨水进入盘门。
  • 怅望:感到惆怅地望着。
  • 夫差:吴国的国君,历史上以奢侈和暴政著称。
  • 吴山閟楚魂:想念吴山和楚国的亡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约1050-1120),字易之,号蕲水山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书法家。他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常在诗词中融入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吴松道中二首》是晁补之在旅途中所作,表达了他在自然环境中的孤独感和对历史的思考,尤其是对吴国与楚国历史的追忆,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动荡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停舟时的感受与思绪。首联“停舟傍河浒,四顾尽荒原”描绘出一种孤独而苍凉的氛围,诗人停舟于荒野之中,环顾四周,尽是萧条,体现了他内心的孤寂与无奈。接着的“日落狐鸣冢,天寒犬吠村”更进一步营造了自然环境对人情绪的影响,夕阳的落下与动物的鸣叫交织,传达出一种惆怅和悲凉。

后两联则转向了更深层的历史思考,“系帆凌震泽,抢雨入盘门”描绘了更加动态的场景,似乎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而“怅望夫差事,吴山閟楚魂”则是诗人对历史人物与往事的感慨,夫差的奢华与楚国的悲剧,构成了诗人心中的无尽惆怅。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自然和历史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与思考,表现出了一种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停舟傍河浒:诗人在河边停下了船,暗示着他在旅途中的暂时停留。
  • 四顾尽荒原:四周环视,所见皆是荒凉的原野,突显孤独与荒凉感。
  • 日落狐鸣冢:夕阳西下,狐狸在坟墓旁鸣叫,营造出一种阴森的氛围。
  • 天寒犬吠村:寒冷的天气中,村庄里传来的狗吠声,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 系帆凌震泽:将船帆系在波涛汹涌的湖面上,展现出动感与不安。
  • 抢雨入盘门:急匆匆地迎着雨水进入盘门,表现出紧迫感与无奈。
  • 怅望夫差事:对历史人物夫差的无奈与惆怅。
  • 吴山閟楚魂:思念吴山和楚国的亡魂,表现对历史的回忆和对故土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日落狐鸣冢”中暗示了历史的沉重与孤独。
  • 拟人:表现自然界的生动,如狐狸的鸣叫和狗的吠叫。
  • 对仗:整首诗多用对仗的句子,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象与历史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受与对历史的追忆。历史的兴亡、个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深沉的哲理思考,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旅途与流逝的时间。
  • 荒原:代表孤独与无情的环境。
  • 日落:暗示着一天的结束与生命的无常。
  • 狐鸣冢:象征死亡与历史的沉重。
  • 犬吠:表现生活的气息与乡村的情景。
  • 吴山:历史的象征,表现对往事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日落狐鸣冢”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孤独
    C. 愤怒
    D. 平静

  2. “四顾尽荒原”中的“荒原”指代什么? A. 丰饶的土地
    B. 荒凉的环境
    C. 繁华的城市
    D. 美丽的山川

  3. 诗人对“夫差”一词的使用意图是什么? A. 表达敬仰
    B. 表达怀念
    C. 表达惋惜
    D. 表达愤慨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李白《夜泊牛津》:同样描绘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但李白的情感更为奔放,而晁补之则显得更加沉静内敛。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晁补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