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其二》

时间: 2025-01-24 10:25:43

明月空随梦远,西风又逐花飞。

柳条无计绾征衣,只是替人憔悴。

一往情应不断,十年欢已成非。

者回相见更相违,赢得几番沈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江月 其二
作者: 袁克文 〔清代〕

明月空随梦远,西风又逐花飞。
柳条无计绾征衣,只是替人憔悴。
一往情应不断,十年欢已成非。
者回相见更相违,赢得几番沈醉?


白话文翻译:

明亮的月亮空中漂浮,随梦远去无踪影。西风又吹起花瓣飞舞。
柳条无计可施,只能替人感到憔悴。
一往情深应该是不断的,十年的欢愉如今已成往事。
再回首相见却更显得疏远,赢得了几次的沉醉?


注释:

  • 明月:指夜空中的月亮,象征着思念和孤独。
  • 空随梦远:指明月在空中飘荡,随梦而去,象征着虚幻和遥不可及的理想或情感。
  • 西风:西风带来秋意,暗示着季节的变迁和离别的伤感。
  • 柳条:柳树的细长枝条,常常与离别、思念相关联。
  • 绾征衣:绾,捻、束缚的意思;征衣指旅途中的衣服,暗示离别。
  • 一往情应不断:应指应该,情感的持续和坚定。
  • 十年欢已成非:十年间的欢愉已经成了过去。
  • 相见更相违:再见面却显得更加疏远,暗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 几番沈醉:指沉醉于往事或酒中,体现了对过去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袁克文,清代诗人,字梦觉,号白溪,擅长诗词,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之气,又有细腻的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袁克文经历了一段感情的反思与回顾之时,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失去的惋惜。

诗歌鉴赏:

《西江月 其二》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深入探讨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与伤感。开篇的“明月”和“西风”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象,更是引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月亮的明亮与梦的遥远形成对比,象征着理想的虚幻与现实的无奈。

接下来的柳条与征衣则体现了离别的苦涩,柳条轻柔却无力,不能为离去的人系上征衣,反而只能替人哀愁。这里的意象不仅生动形象,还蕴含了诗人对时光的无奈与对旧情的深切怀念。

“一往情应不断”表现了对深厚情感的期许,而“十年欢已成非”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感慨和对时间无情的叹息。最后的“者回相见更相违”直白地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疏远,尽管再次相见,却更显得隔阂,令人感到无奈与失落。

整首词在诗人细腻的笔触下,情感真挚,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思考,充分体现了清代诗词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明月空随梦远:月亮在空中飘荡,仿佛随着梦境而远去,表达了思念的无边与虚幻。
  2. 西风又逐花飞:西风把花朵吹散,暗示着感情的脆弱与离散。
  3. 柳条无计绾征衣:柳条无能为力,无法为离去的人系上衣物,表现了无奈与悲伤。
  4. 只是替人憔悴:柳条只能替他人感到憔悴,体现了离别带来的心灵创伤。
  5. 一往情应不断:情感应该是持久的,但现实却往往相反。
  6. 十年欢已成非:过去的欢愉已成为往事,时光无情地改变了一切。
  7. 者回相见更相违:再相见却感觉更加陌生,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愈加明显。
  8. 赢得几番沈醉:回忆中的沉醉再也无法重现,反而加深了对过去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月亮与梦境的结合,象征着对理想的追求。
  • 拟人:柳条被赋予情感,体现了离别的伤感。
  • 对仗:如“明月空随梦远,西风又逐花飞”,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和对离别的无奈,探讨了情感的脆弱与人际关系的复杂。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了情感的深度,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思念与孤独。
  • 西风:象征秋季与离别。
  • 柳条:象征柔情与无奈。
  • 征衣:象征旅途与离去。
  • 沈醉:象征对美好回忆的沉迷。

这些意象在诗中相互交织,形成了深刻的情感共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明月空随梦远”中“空”字的意思是? a) 真实
    b) 虚幻
    c) 明亮

  2. “十年欢已成非”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现实的满足

  3. 诗中“柳条无计绾征衣”的意思是? a) 柳条能束缚征衣
    b) 柳条无能为力
    c) 柳条是旅途的象征

答案

  1. b) 虚幻
  2. a) 对过去的怀念
  3. b) 柳条无能为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抒发了对故国的思念。
  • 《静夜思》:李白的名作,同样表达了对明月与故乡的感慨。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西江月 其二》:两者都以月亮为意象,表达了思乡之情,但《静夜思》更为直接和简洁,而《西江月 其二》则通过复杂的意象和情感层次,展现了更深的思考与感伤。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各类关于清代诗人及其作品的研究文章与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