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时间: 2025-01-24 10:14:13

欲雨先来暑气,招风急卸凉篷。

推敲几误践花丛。

一副词人面孔。

文字虽然着相,心情彻底都空。

西东还是付西东。

不问风幡谁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江月
作者: 马叙伦

欲雨先来暑气,招风急卸凉篷。
推敲几误践花丛。
一副词人面孔。
文字虽然着相,心情彻底都空。
西东还是付西东。
不问风幡谁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即将降雨的天气,带来的温度变化和急促的风。诗人思考着自己的情感和创作,尽管文字表达了某种表象,但内心却空虚。无论是西风还是东风,最终的变化与自己无关,似乎不在意外界的动荡与变化。

注释:

  • 欲雨:想要下雨,表示天气的变化。
  • 暑气:炎热的气息。
  • 招风:引起风的动作。
  • 凉篷:遮阳的篷子,象征着避暑与凉快。
  • 推敲:反复思考、琢磨。
  • 字词:文字、词句。
  • 着相:表面上的样子。
  • 心情彻底都空:内心感到极为空虚。
  • 西东:指代东西方,也可以指代时间的流逝。
  • 不问风幡谁动:不去在意风和旗帜是谁在动,暗指对外界变化的无所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马叙伦(1886-1969),字仲华,号筠庐,近现代中国诗人、作家,生于浙江,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从事教育和文学创作。他的诗风受到古典诗词的影响,注重意境与情感的表达。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近代社会动荡的时期,政治、经济等多重压力下,诗人内心感到无奈与孤独,表达了对时局的无力感以及对自我情感的思索。

诗歌鉴赏:

《西江月》是一首细腻而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象的同时,深刻表达了内心的感受。开头两句“欲雨先来暑气,招风急卸凉篷”通过感官描绘了即将来临的雨季,以生动的意象呈现出气候的变化,仿佛让人感受到那种湿润的期待与凉爽的瞬间。

接下来的“推敲几误践花丛”则转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虽在努力思考与创作,但在花丛中被误导,似乎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却迷失了方向。这种内外的矛盾,使得诗人对创作产生了无奈感。

后半部分“文字虽然着相,心情彻底都空”揭示了诗人在创作中感受到的空虚。尽管文字能够传达某种表象,但内心的空洞感却无法填补,凸显了现代人面临的孤独与焦虑。结尾“西东还是付西东,不问风幡谁动”则表达了一种无奈的态度,诗人意识到无论外界如何变化,自己内心的平静与否已然成为了不再重要的事。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次分明,意象丰富,使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自然的气息,还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欲雨先来暑气:描绘天气变化,暗示即将来临的雨。
  2. 招风急卸凉篷:风起而凉篷被卸去,象征着气温的变化和外界的动荡。
  3. 推敲几误践花丛:诗人在创作中反复思考,碰到挫折。
  4. 一副词人面孔:虽然面孔是词人,但内心却感到空虚。
  5. 文字虽然着相:文字虽然有形,但无法表达真正的情感。
  6. 心情彻底都空:强调内心的空虚感。
  7. 西东还是付西东:指代时间与空间的流逝。
  8. 不问风幡谁动:对外界变化的漠然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天气变化比喻内心的波动。
  • 拟人:赋予风与凉篷以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西东”与“风幡”,形成了和谐的音律。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外界变化的无奈与内心的孤独,揭示了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个人情感的脆弱与无力感。

意象分析:

  • :象征着洗涤与希望。
  • :代表着变化与不安。
  • 花丛:象征美好与迷惑。
  • 凉篷:象征避暑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欲雨”意味着什么? A. 期望降雨
    B. 想念故乡
    C. 期待旅行

  2. “心情彻底都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空虚
    C. 激动

  3. 诗中的“西东”主要指什么? A. 方向
    B. 时间
    C. 文化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春夜喜雨》 杜甫

诗词对比: 可以将《西江月》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对比,李白的诗歌同样表达了孤独的情感,但其表现方式更加豪放,而马叙伦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内心的空虚,两者在风格上形成了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
  • 《马叙伦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