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梅村作物幻八诗颇极巧妙予谓其近于词为小调足之,茧虎 其五》

时间: 2025-01-11 21:50:18

五道蚕丛初辟,三盆虎圈俄修。

采桑秦女自风流。

翻学下车冯妇。

浴罢恰如得子,缫成便可封侯。

彩丝束缚挂钗头。

傍向盘龙欲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五道蚕丛初辟,三盆虎圈俄修。
采桑秦女自风流。翻学下车冯妇。
浴罢恰如得子,缫成便可封侯。
彩丝束缚挂钗头。傍向盘龙欲斗。

白话文翻译

五道蚕丛刚刚被开辟,三盆虎圈也迅速修建完成。
采桑的秦女自然风流婉约,翻身学着冯妇的模样。
洗浴过后就像得子一样喜悦,缫丝完成后便可封侯。
彩丝被束缚在发髻上,旁边的盘龙似乎想要争斗。

注释

  • 五道蚕丛:指养蚕的蚕田,五道可能是形容数量或形状。
  • 三盆虎圈:虎圈可能是指养殖的地方,三盆是数量。
  • 秦女:古代中国秦地的女子,以采桑为生。
  • 翻学下车冯妇:指学习冯妇(冯氏是古代一位贤妇)的技艺,表现出女子的聪明才智。
  • 浴罢:洗完澡。
  • 缫成便可封侯:缫丝完成后,可以获得高官厚禄。
  • 彩丝:指彩色的丝线,通常用于装饰发髻。
  • 盘龙:龙形的装饰,象征威严和力量。

典故解析

冯妇是指历史上著名的贤妻,通常用来比喻聪明贤惠的女性。秦女则代表了古代劳动女性的形象,表现出她们的勤劳和风流。诗中提到的浴罢如得子,暗示着女性的生育和家庭价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尤侗(约1550-1620),明代诗人,以清丽的诗风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观和劳动生活。其作品多有生活气息,表现了对普通劳动者的关注与同情。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明代,正值农业社会,诗人通过描写蚕桑生产,反映了当时乡村生活的真实场景,表现了对劳动女性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农村劳动的生动场景。诗的开头,五道蚕丛和三盆虎圈的描写,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仿佛能够看到农田里忙碌的人们。接着,秦女的形象跃然纸上,她们在阳光下采桑,表现出一种自然的风流与优雅。通过“翻学下车冯妇”的描述,诗人将古代贤妇的智慧与当代女性的劳动相结合,展示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多重角色。

“浴罢恰如得子”的比喻,极具生动性,暗示着劳动后的喜悦与成就感。缫丝作为一种传统工艺,不仅是为了生计,更象征着希望与未来。最后的“彩丝束缚挂钗头”,则表现了女性对美的追求与生活的热爱,盘龙的意象更是增添了诗的豪迈气息。

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意象丰富,情感细腻,展现了作者对劳动生活的热爱与对女性形象的赞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五道蚕丛初辟:描绘了刚刚开辟的蚕田,展示出农村的生机与活力。
  2. 三盆虎圈俄修:三盆虎圈表明养蚕和养殖的结合,突出劳动的多样性。
  3. 采桑秦女自风流:秦女形象鲜明,展现了她们的优雅与风韵。
  4. 翻学下车冯妇:体现了女性学习与成长的过程,表现出聪慧与努力。
  5. 浴罢恰如得子:洗浴后的喜悦,隐含对生活的满足。
  6. 缫成便可封侯:象征通过辛勤劳动获得丰厚的回报。
  7. 彩丝束缚挂钗头:装饰的细节体现了美的追求。
  8. 傍向盘龙欲斗:最后的对比,展现出一种力量的美感。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浴罢恰如得子”,比喻劳动后的喜悦。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拟人:将盘龙拟人化,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在于赞美劳动与女性的美德,通过对农村生活的细致描绘,表现出对劳动者的尊重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蚕丛:象征着勤劳与收获。
  • 虎圈:代表着勇气与力量。
  • 秦女:古代女性的象征,代表美与智慧。
  • 彩丝:象征着美丽与希望。
  • 盘龙:威严与力量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秦女”主要是在做什么? A. 织布
    B. 采桑
    C. 做饭

  2. 诗中“浴罢恰如得子”比喻了什么? A. 劳动的喜悦
    B. 生育的快乐
    C. 洗澡后的清爽

  3. “彩丝”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劳动的辛苦
    B. 美丽与希望
    C. 财富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描绘乡愁与思念,体现了对农村生活的感悟。
  • 《春晓》孟浩然:描写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尤侗的《西江月》 vs 李白的《静夜思》:两首诗都以自然与生活为主题,但尤侗更侧重于劳动的描绘,而李白则更多表达情感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