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卞庄已睨斗於菟,
荛论方规逐五胡。
莫把乱华罪夷狄,
鲜卑臣节过猗卢。
白话文翻译:
卞庄已经审视了与菟斗争的局面,
荛却在讨论方规,想要驱逐五胡。
不要把乱世的罪责归于夷狄,
鲜卑的臣节也比不上猗卢的气节。
注释:
- 卞庄: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代表了正义与忠诚。
- 菟:意指一种斗争或争执。
- 荛:古代对某些人的称谓,可能指某位政治家或士人。
- 五胡:指的是五个游牧民族,包括匈奴、鲜卑、羯、氐、乌桓等,他们在汉朝时期对中原地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 莫:不要。
- 乱华:指的是汉末三国时期的混乱局面。
- 夷狄:指外族,特别是游牧民族。
- 鲜卑: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
- 猗卢:指的是古代的一个忠臣,以其气节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其诗作多表现对历史的思考与时局的感慨,风格典雅,常常借古人之言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社会动荡、民族纷争的历史阶段,诗人通过历史典故和人物的引述,表达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反思,呼吁正义与忠贞。
诗歌鉴赏:
《咏史下·江统》以历史为主题,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提到卞庄与菟斗,暗示了当时纷乱的局面,继而引出对历史的反省。诗中提到的“莫把乱华罪夷狄”,表达了诗人对外族侵扰的深恶痛绝,同时也对内部分裂的忧虑。鲜卑的臣节与猗卢的气节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忠臣难得的价值。整首诗不仅有历史的厚重感,更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关心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卞庄已睨斗於菟:卞庄的目光已经投向了与菟的斗争,暗示着对权争的关注。
- 荛论方规逐五胡:荛在讨论如何制定规则来驱逐五胡,反映了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 莫把乱华罪夷狄:不要把乱世的责任归咎于外族,显示出诗人对内忧外患的深刻理解。
- 鲜卑臣节过猗卢:鲜卑的臣节尚不及猗卢的气节,强调了忠诚与气节的珍贵。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对比和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对鲜卑与猗卢的对比,突显出忠贞的稀缺。使用了隐喻和象征,菟斗象征着权力的争夺。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忠臣气节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循环与人性善恶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卞庄:象征着正义与忠诚。
- 五胡:象征着外族侵扰与民族冲突。
- 猗卢:象征着忠臣的气节与品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卞庄是代表哪种品质的角色? a) 胆怯
b) 正义
c) 背叛
d) 贪婪 -
“五胡”指的是哪类民族? a) 汉族
b) 游牧民族
c) 商族
d) 乡村民族 -
诗中提到的“鲜卑”代表了什么? a) 忠臣
b) 外族
c) 内部纷争
d) 文人
答案:
- b) 正义
- b) 游牧民族
- b) 外族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侠客行》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侠客行》相比,陈普的《江统》更为注重历史的反思与政治的解析,而李白的诗则更强调个人的英雄气概与豪情。两者在表达情感上各有千秋,前者沉重,后者轻快。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曲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