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野步十首
作者: 陈普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按步缓寻幽草,
扬眉一望平林。
鸟景渔矶日暮,
豆花村屋秋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乡间散步时的所见所感。走路时缓慢而细致地观察周围的幽草,抬头远望,看到开阔的树林。傍晚时分,鸟儿在景色中飞舞,渔夫在河边垂钓,村庄中豆花盛开,房屋在秋日的深处显得格外宁静。
注释:
- 按步: 走路时小心谨慎,步伐缓慢。
- 幽草: 幽静处的草,形容环境的清幽。
- 扬眉: 抬头,表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
- 鸟景: 鸟儿的景象,描绘自然的生动。
- 渔矶: 指的是钓鱼的地方,河岸或岩石。
- 豆花: 豆类的花,象征着秋天的丰收。
- 秋深: 秋天已经很深,表示季节的变迁。
典故解析:
诗中并没有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鸟景渔矶”可以理解为一种田园生活的写照,反映了人们对于自然的向往和依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字君明,号白云,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其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那个时期,士人崇尚隐逸生活,诗人常常在山水之间寻找灵感,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起首两句,诗人缓步而行,细致观察幽草,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细腻感受,仿佛让人也能感受到那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在这幅田园画卷中,诗人不仅关注自己的感受,也将眼界放大,看到远处的树林,展现了开阔的视野和心境。
随后的两句则以黄昏时分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鸟儿在晚霞中飞舞,渔夫在河边垂钓的宁静场景,表达了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赞美。最后一句“豆花村屋秋深”,用豆花的盛开和村庄的深秋来象征人们的生活富足与安宁,反映出一种理想的田园生活状态。
整首诗给人一种宁静、悠闲的感觉,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与人文结合起来,展现了一幅和谐美好的乡村生活图景,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按步缓寻幽草:表现了诗人走路时的悠闲与细致,环境幽静,生机盎然。
- 扬眉一望平林:抬头远望,平坦的树林展现了自然的开阔之美。
- 鸟景渔矶日暮:傍晚时分,鸟与渔的景象交融,营造出和谐的自然画面。
- 豆花村屋秋深:豆花盛开,村屋在秋日的深处,象征着乡村的富饶与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感受结合,形成生动形象的画面。
- 对仗:如“鸟景渔矶”,展现了诗人对称与和谐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传达出一种悠闲、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草: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清新。
- 平林:象征着开阔与自由。
- 鸟景: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由。
- 豆花:象征着丰收与富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按步缓寻幽草”的意思是: A. 走得很快,寻找幽草
B. 慢慢走路,寻找幽草
C. 跑步寻找幽草 -
诗中描绘的时间是: A. 早晨
B. 中午
C. 黄昏 -
“豆花村屋秋深”中的“秋深”指的是: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已经很深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陈普的《野步十首》更加注重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出一种宁静的乡村气息,而王维则更多地展现了自然的雄伟与壮丽。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