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紫骝马
作者: 徐陵 〔南北朝〕
玉镫绣缠鬃。
金鞍锦覆幪。
风惊尘未起。
草浅埒犹空。
角弓连两兔。
珠弹落双鸿。
日斜驰逐罢。
连翩还上东。
白话文翻译:
这匹紫色的骝马,鬃毛用绣品装饰,
金色的鞍子披着华丽的锦缎。
风声响起,但尘土尚未飞扬,
草地虽浅,但在平坦的原野上依然空旷。
弓箭在手,猎得两只兔子,
珠子弹射,落下了两只大雁。
夕阳西斜,追逐的旅程已结束,
马儿轻盈地再次向东奔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紫骝马:一种紫色的骝马。
- 玉镫:装饰华丽的马镫。
- 绣缠鬃:用绣品装饰的鬃毛。
- 金鞍:金色的马鞍。
- 锦覆幪:用锦缎覆盖的马鞍。
- 角弓:一种弓,通常是用角制成的。
- 珠弹:珠子射出的声音。
- 双鸿:双双飞来的大雁。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匹华丽的马及其骑乘者的狩猎与归途,反映了南北朝时期贵族生活的一面,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陵(507年—583年),字公猷,南朝梁人,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政治家。徐陵以擅长骈文著称,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生活情趣。他生活在动荡的时代,经历了许多历史变迁,这影响了他的创作风格。
创作背景: 《紫骝马》创作于南北朝时期,正值战乱频繁的时期,贵族们通过狩猎活动来放松心情,并展现个人的风采与地位。诗中描绘的华丽马匹和狩猎场景,突显出作者对优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紫骝马》是一首描绘骏马与猎猎的诗,展现了作者对马匹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全诗结构紧凑,通过对马的描写,展现了骑士的英姿与生活的美好。诗的开头描绘了马的华丽装备,玉镫、金鞍、锦裳等细节描写,彰显了贵族的奢华与骏马的高贵。
随着诗歌的推进,作者将视角转向自然与猎物,风声、尘土与草地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动感与生机,表现了骑士在狩猎过程中的紧迫与兴奋。最后,夕阳西斜、马儿回归的意象,带有一丝温柔与宁静,似乎在暗示着生活的循环与归宿。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与押韵,语言精炼而富有韵律感,展现了徐陵对诗歌的高超掌控力。诗中既有对马的赞美,也有对自然的感悟,情感深邃,意境悠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思的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镫绣缠鬃:描绘马的美丽,显示出马的贵气与华丽。
- 金鞍锦覆幪:进一步强调马的装备,表现了骑士的身份与地位。
- 风惊尘未起:营造出一种紧张氛围,暗示即将展开的追逐。
- 草浅埒犹空:表现出自然的广阔与安静,为后面的动作铺垫。
- 角弓连两兔:描绘狩猎的成功,突显骑士的技艺。
- 珠弹落双鸿:猎物的形象生动,展现狩猎的快感。
- 日斜驰逐罢:夕阳的意象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归程的开始。
- 连翩还上东:最后一行的回归,给人以满足与归属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马与贵族生活进行对比,表现马的高贵和华丽。
- 拟人:通过马的动作与神态,赋予其生命与情感。
- 对仗:如“金鞍锦覆幪”与“角弓连两兔”,增加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骏马的描写,表现了骑士的英勇与生活的享乐,同时也隐含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主题围绕着生活的美好与追求,展现了作者对自由与优雅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紫骝马:象征着高贵与力量。
- 金鞍:代表着奢华与权力。
- 风、尘、草:自然的元素,象征自由与广阔。
- 角弓、兔、鸿:狩猎的象征,表现出生活的冒险与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紫骝马的鬃毛用什么装饰?
- A. 金丝
- B. 绣品
- C. 皮革
-
诗中提到的猎物有哪些?
- A. 狐狸
- B. 兔子和大雁
- C. 鹿
-
“日斜驰逐罢”暗示了什么?
- A. 追逐结束
- B. 追逐开始
- C. 夜晚来临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徐陵的《紫骝马》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但徐陵更侧重于对自然与马的描绘,而李白则更关注人生的豪放与饮酒的快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南北朝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