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绿柳三春暗。红尘百戏多。
东门向金马。南陌接铜驼。
华轩翼葆吹。飞盖响鸣珂。
潘郎车欲满。无奈掷花何。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绿柳在阴影中摇曳,红尘中各种戏剧纷纷上演。
东门通往金马的地方,南边的陌路上接连着铜驼。
华贵的车舱被轻风吹拂,车盖上发出悦耳的铃声。
潘郎的车子快要装满了花瓣,可惜花瓣却被随意抛弃。
注释:
- 绿柳:春天的柳树,象征生机与春色。
- 红尘:指繁华的世俗生活。
- 金马:金马门,古代洛阳东门的名字。
- 铜驼:铜驼是指铜驼门,古代洛阳南门的名字。
- 华轩:华丽的车子。
- 翼葆:车帷的意思,指车上用来遮挡风雨的帷幕。
- 飞盖:指轻盈的车盖。
- 鸣珂:车上的铃铛发出的声音。
- 潘郎:潘郎指的是潘江的年轻人,这里可能是泛指某位年轻有为的男子。
- 掷花:抛掉花瓣,暗指花的短暂和无奈。
典故解析:
“金马”与“铜驼”都是古代洛阳的地名,代表了繁华的市井生活。洛阳是古代中国的都城之一,盛行的文化和商业活动使得这里成为人们聚集和游玩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陵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于五言诗和乐府诗。其作品多描绘生活场景,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情风俗。
创作背景:
《洛阳道》创作于南北朝时期,正值国家分裂、战乱频繁的时代,但洛阳作为古都,仍然保持着繁华与文化的积淀,诗人通过此诗描绘了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
诗歌鉴赏:
《洛阳道》是一首描写洛阳繁华景象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都市的热闹。首句“绿柳三春暗”,点出春天的气息,同时暗示着都市生活中的喧嚣与繁忙。“红尘百戏多”则生动地表现了都市人生活的多样性,戏剧活动的盛行让人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和多彩。
在地名的描绘中,“东门向金马”和“南陌接铜驼”不仅展示了洛阳的地理位置,也象征着这里的繁华与交通的便利。接着,诗人描绘了华丽的车马,描写了盛大的场景,车盖的轻响、铃铛的鸣响都增添了动感,使人仿佛置身于热闹的场景之中。
最后两句则引人深思,潘郎的车快要装满了花瓣,却无奈地被抛弃,似乎在隐喻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无常,透露出一种惆怅的情感。整首诗在繁华与短暂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深刻地反映了人生的无奈与社会的喧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绿柳三春暗:春天的柳树在阴影中,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隐秘。
- 红尘百戏多:喧嚣的世俗中,各种戏剧纷繁多彩,反映了丰富的生活。
- 东门向金马:描述洛阳的东门和金马的繁华。
- 南陌接铜驼:南边的道路与铜驼相连,展示了交通的便利。
- 华轩翼葆吹:华丽的车帷在风中摇曳,增添了动感。
- 飞盖响鸣珂:车上的铃铛声悦耳动听,象征富贵与热闹。
- 潘郎车欲满:潘郎的车子快要装满,暗指繁华与享乐。
- 无奈掷花何:美丽的花瓣被随意抛弃,显示出短暂与无常。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东门向金马,南陌接铜驼”,对称工整。
- 拟人:车帷被风吹拂,生动形象。
- 比喻:通过“红尘百戏”来比喻生活的繁杂多样。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洛阳的繁华与热闹,表现了城市生活的丰富和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又隐含着对短暂与无奈的感慨,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柳:象征春天和生机。
- 红尘:指世俗生活的复杂与繁华。
- 金马、铜驼:地名,象征繁华与交通。
- 华轩:象征富贵与奢华。
- 花瓣:象征美好事物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绿柳”指的是什么季节? A. 夏季
B. 春季
C. 秋季
D. 冬季 -
“东门向金马”中的“金马”是指什么? A. 一种动物
B. 一种交通工具
C. 洛阳的地名
D. 一种花 -
最后一句“无奈掷花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无奈与惆怅
C. 兴奋
D. 疲惫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生的哲思,但更偏重于对历史的感慨。
- 《春江花月夜》:与《洛阳道》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更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研究》
- 《南北朝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