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呈灵皋先生》
时间: 2025-04-27 07:51: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日呈灵皋先生
作者: 沈彤 〔清代〕
不奈秋寒乍中人,
暖风嘘拂坐生春。
品评自到丹青地,
车马都劳侍从臣。
壮岁儒衣愁削迹,
今朝彩笔喜通神。
浩歌京邑谁知己,
惟有宗工许卜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日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诗人在深秋的寒冷中,感到无奈,然而暖风轻轻吹拂,仿佛又让他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在艺术的世界里,诗人自得其乐,尽情品味。尽管车马繁忙,侍从众多,但他依然觉得孤独,壮年时的儒雅已渐渐被世事磨平,如今拿起彩笔,心中却充满了灵感与喜悦。即使在京城高歌,依然无人知晓自己,只有朋友宗工在身边,互相扶持。
注释:
- 不奈:无奈,无法忍受。
- 乍中人:忽然到来的人,指秋天的寒冷。
- 暖风嘘拂:暖风轻轻拂过,像是在低声安慰。
- 丹青地:艺术之地,指画画或艺术创作。
- 侍从臣:指随身的侍从,形容繁忙。
- 壮岁儒衣:指年轻时的学者装束,寓意年轻时的理想与抱负。
- 彩笔:画笔,象征创作与表达。
- 浩歌京邑:在京城高歌,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
- 宗工:指诗人朋友,可能是指某位同道中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彤,清代诗人,生平及具体生卒年不详,因其作品流传而受到后人推崇。其诗风常以清新、自然为主,善于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季,正值时节变迁之际,诗人感受到秋寒与暖风的对比,心中涌起种种感慨,既有对人生的沉思,也有对艺术创作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象,进一步探讨了人生态度与艺术创作的关系。诗人在面对秋寒时,虽感到无奈,却依然能在暖风中找到春的气息,暗示着生命的希望与继续。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诗人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尽管身边有车马与侍从的繁忙,但这些都无法替代内心的孤独与对知己的渴望。诗的最后,宗工的存在为孤独的诗人带来一丝温暖,象征着友谊的珍贵与生命中的支持。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奈秋寒乍中人:诗人感受到秋天寒冷的侵袭,表露出无奈的情绪。
- 暖风嘘拂坐生春:尽管寒冷,暖风的拂动又带来春的气息,暗示生活的希望。
- 品评自到丹青地:诗人陶醉于艺术创作中,表达了对美的追求。
- 车马都劳侍从臣:即使身边有繁忙的车马与侍从,诗人仍感到孤独。
- 壮岁儒衣愁削迹:年轻时的理想已被现实磨平,感到惆怅。
- 今朝彩笔喜通神:如今拿起画笔,心中充满灵感与喜悦。
- 浩歌京邑谁知己:在京城高歌,感到无人理解自己的情感。
- 惟有宗工许卜邻:只有宗工理解自己,体现了友谊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暖风嘘拂”,将风比喻成低声安慰,展现了温暖的情感。
- 对仗:如“壮岁儒衣愁削迹”和“今朝彩笔喜通神”,形成对比,展现时光流逝带来的变化。
- 拟人:如“暖风嘘拂”,赋予风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秋日的感慨,回忆年轻时的理想与抱负,同时展现了对艺术的热爱与朋友的珍视,体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寒:象征人生的困境与无奈。
- 暖风:象征希望与温暖。
- 丹青:象征艺术与创作。
- 车马:象征繁忙与世俗生活。
- 儒衣:象征理想与士人身份。
- 彩笔:象征创作与灵感。
- 京邑:象征繁华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暖风嘘拂”的意思是什么?
A. 暖风轻轻吹拂
B. 风很冷
C. 风很大 -
诗人对壮年时的心情是如何描绘的?
A. 愉快
B. 忧愁
C. 无所谓 -
在诗中,谁是诗人的知己?
A. 车马
B. 宗工
C. 侍从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描绘春天的繁华与国破家亡的感慨,情感深沉。
- 李白《将进酒》:表现了对人生短暂的豪情与放纵,情感奔放。
以上两首诗与沈彤的《秋日呈灵皋先生》在主题上都有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时光的感慨,但在情感表达的方式上各有不同,体现了不同诗人的风格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