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运使舍人北园饯别行憩三交僧舍冒雪宿百井关见寄》
时间: 2025-01-27 04:10: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骊驹北上雪孱颜,
韊矢前驱度汉关。
僧室松杉清照眼,
驿亭烟火迥依山。
马衔边草枯犹瘦,
雁怯胡云冷未还。
贱子不须回首问,
鬓毛萧飒簿书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北上旅途中的景象:黑色骏马在雪中显得苍白,马鞭驱动着它穿越汉关。僧舍中松树和杉树清晰可见,驿亭旁的烟火与山的轮廓遥相呼应。马嘴中衔着的边草已经枯萎得瘦弱,雁阵在寒冷的胡云中显得畏惧还未归来。可怜的我不必回头询问,鬓发已经苍白,书卷也在我手中轻轻摇动。
注释:
字词注释:
- 骊驹:黑色骏马。
- 韊矢:马鞭。
- 僧室:和尚的住所。
- 松杉:松树和杉树。
- 迥:遥远、分开。
- 马衔边草:马嘴中衔着的草。
- 贱子:自谦的称呼,指自己。
- 鬓毛:鬓发。
典故解析:
- 汉关:指汉代的边关,象征着北方的险阻和旅行的艰辛。
- 雁怯胡云:胡云指北方的云,暗示北国的寒冷和旅途的艰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展现了深厚的历史学功底和政治见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司马光北上出任官职的途中,描绘了雪中旅行的艰辛和对别离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北上的旅程为背景,采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严寒环境中的孤独与艰辛。诗人以“骊驹”开篇,象征着出行的决心和力量,但随之而来的“雪孱颜”则传达出一种无奈与凄凉的感觉。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僧舍的宁静与驿亭的温暖,形成了旅途中难得的安慰,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对比与渴望。
诗中通过对马草的描绘,展现出边草枯瘦的景象,暗指旅途的艰苦。同时,雁阵的畏惧,也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最后一联“贱子不须回首问,鬓毛萧飒簿书间”更是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与人生无常的感悟,尽管身处困境,但仍保持一份淡然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旅途的思考与感慨,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骊驹北上雪孱颜:黑色骏马在北方的雪中显得苍白,暗示旅途的艰难。
- 韊矢前驱度汉关:马鞭驱动着它穿越汉关,象征着勇往直前的决心。
- 僧室松杉清照眼:僧舍旁的松树和杉树映入眼帘,营造出一丝宁静的氛围。
- 驿亭烟火迥依山:驿亭的烟火与远处的山相依,暗示着旅途中难得的温暖。
- 马衔边草枯犹瘦:马嘴里衔着的草已经枯萎,象征着生活的困境。
- 雁怯胡云冷未还:雁群在冷冷的北国云中畏惧未归,反映出孤独与不安。
- 贱子不须回首问:自谦的称呼,表达出不愿再问过往的态度。
- 鬓毛萧飒簿书间:鬓发苍白,手中书卷轻摇,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骊驹”比喻勇敢和力量。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僧室松杉”和“驿亭烟火”。
- 拟人:雁的畏惧赋予了生动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离别的感伤,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泊与坚韧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骊驹:象征着力量与勇气。
- 雪:暗示寒冷与孤寂。
- 松杉:代表宁静与安慰。
- 驿亭烟火:象征温暖与人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骊驹”指的是什么?
- A. 黑色骏马
- B. 白色骏马
- C. 驴子
- D. 牛
-
“贱子不须回首问”中“贱子”指的是谁?
- A. 朋友
- B. 诗人自己
- C. 旅人
- D. 僧人
-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包括哪些?
- A. 河流
- B. 山与云
- C. 沙漠
- D. 树木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比较王维的《送别》和司马光的这首诗,二者都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王维更注重自然与情感的结合,而司马光则着重于旅途的艰辛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全宋诗》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