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宋郎中孟秋省直》

时间: 2025-01-27 03:35:01

夜久残暑尽,好风来满襟。

床空唯唯轩,冠小不施簪。

竹影乱凉月,林梢转晓参。

人心有喧寂,何必欲云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久残暑尽,好风来满襟。
床空唯唯轩,冠小不施簪。
竹影乱凉月,林梢转晓参。
人心有喧寂,何必欲云岑。

白话文翻译:

夜晚已经很久,残余的暑气也将结束,清爽的风吹来,令人心旷神怡。床上空荡荡的,只有微风轻拂,帽子小得不需要插簪子。竹子的影子在凉爽的月光下摇曳,林梢上的星辰也开始转动,预示着黎明的来临。人心中有着喧嚣与寂静,何必追求那云雾缭绕的深邃呢?

注释:

  • 夜久:夜晚已经很久了,指时间的流逝。
  • 残暑:残余的暑气,表示夏天的炎热即将结束。
  • 满襟:形容风吹拂而来,令人感到舒畅。
  • 床空唯唯轩:床上空荡荡的,唯唯声表示安静。
  • 冠小不施簪:帽子小,不需要插簪子,暗示一种随意和轻松的状态。
  • 竹影:竹子的影子,常常用来描绘宁静的氛围。
  • 凉月:凉爽的月光,给人以清凉的感觉。
  • 晓参:早晨的星辰,象征着新的开始。
  • 喧寂:心中有喧闹和寂静的对比,表现内心的复杂情感。
  • 云岑:云雾缭绕的高山,象征追求的目标或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诗人。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是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其政治生涯也颇具影响力,主张“抑权扶民”,在历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秋季,正值暑气渐去,秋风送爽之时。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内心的闲适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和清晨的景象,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安静自持的生活态度。诗人以“夜久残暑尽”开篇,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接着“好风来满襟”表达了内心的舒畅和随意,似乎一切烦恼都随着暑气的消散而烟消云散。

“床空唯唯轩,冠小不施簪”,则更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床上空空如也,反而显得心灵的宁静。诗中竹影与凉月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幽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最后一句“人心有喧寂,何必欲云岑”则引发深思,表达了对内心情感的探讨。人在面对喧嚣的世界时,往往会渴望一种宁静而深邃的存在,但诗人认为这种追求未必必要,反而要珍惜眼前的宁静与自然。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生命的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夜久残暑尽:夜晚已经很久,夏天的炎热即将结束。
  2. 好风来满襟:一阵清风吹来,令人感到舒适。
  3. 床空唯唯轩:床上空荡荡,静谧的环境令人心安。
  4. 冠小不施簪:帽子小得无需插簪,象征随意与自在。
  5. 竹影乱凉月:竹子的影子在凉爽的月光下摇曳,增添了夜的静谧。
  6. 林梢转晓参:林梢的星星开始转动,预示着黎明的来临。
  7. 人心有喧寂:人的内心既有喧闹又有寂静,反映内心的复杂。
  8. 何必欲云岑:人们何必追求那云雾缭绕的深邃?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喧寂”形成强烈对比,表现内心的复杂情感。
  • 意象:竹影、凉月等意象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强调在纷扰的世间,人心的平静更为重要。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宁静与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晚:象征着静谧与反思的时刻。
  • 竹影:常用来表现宁静、清幽的环境。
  • 凉月:象征着清澈与纯净的心境。
  • 晨星:代表新的开始与希望。

这些意象不仅构建了诗的意境,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床空唯唯轩”是什么意思? A. 床上有人
    B. 床上空荡荡
    C. 床上有书

  2. 诗人用“竹影乱凉月”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热闹的场景
    B. 清幽的夜晚
    C. 白天的繁忙

  3.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A. 对权力的追求
    B. 对生活的淡泊与宁静的向往
    C. 对财富的渴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以自然景色为题材,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意境深远。
  • 李白《静夜思》:通过夜景表达思乡之情,情感更为强烈。

这两首诗在主题上与《和宋郎中孟秋省直》相近,但各自的情感基调与表现手法却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