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 七夕》

时间: 2025-02-04 16:07:07

云帏巳挂,月珰初饰,想是相逢时节。

一年三百日相思,怕会面、依然羞涩。

今宵迎晤,明朝送别,乌鹊桥边独立。

不如索性学姮娥,拼夜夜、广寒孤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鹊桥仙 七夕
云帏巳挂,月珰初饰,想是相逢时节。
一年三百日相思,怕会面依然羞涩。
今宵迎晤,明朝送别,乌鹊桥边独立。
不如索性学姮娥,拼夜夜广寒孤寂。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云帏已经挂起,月亮的光辉初次装饰,想必这是相聚的时节。
一年三百天的相思,只怕见面时仍然会害羞。
今夜相聚,明早送别,独自站在乌鹊桥边。
不如干脆学习嫦娥,拼命在广寒宫中度过孤独的夜晚。

注释:

字词注释

  • 云帏:指云彩如帷幕般悬挂在空中。
  • 月珰:月亮的光辉,形容月亮的美丽。
  • 相思:思念之情,形容对恋人的思念。
  • 羞涩:害羞、腼腆。
  • :见面。
  • 姮娥:指嫦娥,古代神话中住在月亮上的仙女。
  • 广寒:广寒宫,指月宫。

典故解析: 嫦娥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月神,因偷吃仙药而飞升月宫,象征孤独和思念。乌鹊桥是在七夕节时,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桥,寓意美好的爱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永,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专注于诗词创作,其作品多表现情感细腻,常有对爱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七夕节,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思念,反映了诗人对相爱的人的感情与对相聚时刻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鹊桥仙 七夕》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七夕节的浪漫氛围和浓郁的思恋之情。开篇便以“云帏巳挂,月珰初饰”描绘出一个如梦如幻的夜晚,仿佛是为牛郎织女的重逢而特别装饰的。诗人通过“想是相逢时节”表达了对这美好时刻的期待与珍惜。相思的痛苦在“怕会面依然羞涩”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显示出恋人之间虽有深情,但见面时的紧张与羞涩。

接着,诗人通过“今宵迎晤,明朝送别”展现了短暂相聚后的无奈和失落,乌鹊桥的独立仿佛在强调这份孤独感。最后一句“不如索性学姮娥”,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孤独与思念的深刻感受,宁愿像嫦娥一样孤独地生活,也不愿忍受离别的痛苦。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古人对爱情的感悟以及对相聚的珍惜,表达了一种深沉而又复杂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帏巳挂,月珰初饰:描写夜空的美丽,象征着约定的时刻来临。
  • 想是相逢时节:表达对相聚时刻的期待。
  • 一年三百日相思:强调思念的漫长与无奈。
  • 怕会面依然羞涩:透露出见面时的紧张情绪。
  • 今宵迎晤,明朝送别:表现相聚与离别的短暂。
  • 乌鹊桥边独立:象征孤独与思念的深重。
  • 不如索性学姮娥:表达宁愿孤独,也不愿忍受相思之苦。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云帏”和“月珰”形象化夜空的美丽。
  • 对仗:如“迎晤”和“送别”,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象以人的情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爱情的相聚与离别,表现出对爱情的渴望与思念,反映了人们在爱情面前的无奈和深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帏:象征浪漫与美好。
  • 月珰:代表纯洁与梦想。
  • 乌鹊桥:寄托了爱情的期盼与离别的伤感。
  • 姮娥:象征孤独与对爱情的逃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姮娥”是指哪个神话人物? a) 西王母
    b) 嫦娥
    c) 观音
    d) 女娲

  2. 诗中“云帏巳挂”形容的是哪个节日的场景? a) 中秋节
    b) 春节
    c) 七夕节
    d) 端午节

  3. 诗中“怕会面依然羞涩”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信
    b) 严肃
    c) 紧张
    d) 快乐

答案

  1. b) 嫦娥
  2. c) 七夕节
  3. c) 紧张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可以将这首诗与唐代的《鹊桥仙》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在表达爱情和思念上的不同手法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七夕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