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福东厢诗·怪石》

时间: 2025-01-27 03:47:44

昔去江湖乡,来与松桂接。

圭角老龙脊,锋棱秋剑铗。

历乱枯苔点,交横败莎叶。

会使成都人,更取神蓍揲。

意思解释

景福东厢诗·怪石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原文展示

昔去江湖乡,来与松桂接。
圭角老龙脊,锋棱秋剑铗。
历乱枯苔点,交横败莎叶。
会使成都人,更取神蓍揲。

白话文翻译

我曾经离开江湖的故乡,来到这里与松树和桂花相接。
这怪石形状如同古老的龙脊,棱角分明如秋天的剑刃。
杂乱的枯苔上点缀着,交错的野草叶子已经枯萎。
这地方使得成都的人们,也能更加依赖神秘的蓍草卜卦。

注释

字词注释

  • 昔去:曾经离开。
  • 江湖乡:江湖指的是水乡或乡村,指诗人曾经生活的地方。
  • 松桂:松树和桂花,象征着高洁的品格。
  • 圭角:形容石头的尖锐角。
  • 老龙脊:指怪石的形态,像老龙的脊背。
  • 锋棱:形容石头的棱角分明。
  • 神蓍揲:蓍草用于占卜,指代占卜的方式。

典故解析

“神蓍”源于古代的卜卦文化,蓍草被认为具有神秘的力量。在古代,士人习惯用蓍草来预测未来,象征着智慧和命运的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治国理政和史学成就闻名于世,尤其以《资治通鉴》一书而著称。司马光的诗作虽不多,但风格清新脱俗,常蕴含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

《景福东厢诗·怪石》作于司马光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诗中表现了诗人对江湖故乡的怀念以及对自然奇石的赞美,透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怪石为题材,表达了司马光对自然景物的独特见解与深刻思考。诗的开头通过回忆昔日江湖乡的生活,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怀念。接着描绘了怪石的形状特征,使用“圭角老龙脊”与“锋棱秋剑铗”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石头的刚毅与坚韧,传达出一种自然的力量感。此外,诗中提到的“历乱枯苔点,交横败莎叶”,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自然景物的变化和时光的流逝,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无情。

最后一句“会使成都人,更取神蓍揲”,使整首诗升华到哲理的高度,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自然景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诗人在此不仅仅是描绘自然,更是通过自然反思人生,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昔去江湖乡:回忆起自己曾经生活的江湖故乡,蕴含了对过往的怀念。
  2. 来与松桂接:来到此地,与松树和桂花相伴,表现出自然的和谐之美。
  3. 圭角老龙脊:形容怪石的形状,给人一种坚韧不拔的印象。
  4. 锋棱秋剑铗:比喻石头的棱角如同剑锋,暗示其锐利与力量。
  5. 历乱枯苔点:描绘石头上的苔藓,暗示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沧桑。
  6. 交横败莎叶:交错的草叶已枯萎,反映了自然的变迁。
  7. 会使成都人:这句引出“成都人”的视角,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8. 更取神蓍揲:暗示人们依赖自然进行占卜,表达了人对自然的尊重与依赖。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圭角老龙脊”,用龙脊比喻怪石的形状,增强形象感。
  • 对仗:如“历乱枯苔点,交横败莎叶”,对称的句式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怪石的描绘,表达了自然的力量与人文情怀,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及对大自然的敬仰,传达出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怪石:象征自然的伟大与神秘。
  • 松桂:代表清高与美好的品德。
  • 枯苔: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松桂”指的是什么? A. 树木
    B. 花卉
    C. 自然
    D. 以上都是

  2. “圭角老龙脊”中“圭角”是什么意思? A. 圆滑
    B. 尖锐
    C. 平坦
    D. 不规则

  3. 诗人通过怪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生活的失落
    B. 对故乡的怀念
    C. 对人际关系的反思
    D. 对时间的无奈

答案

  1. D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对比司马光的《怪石》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司马光更注重对怪石的细致描写与哲理思考,而王维则通过山水之间的宁静,表达了内心的恬淡与自在。两者在风格和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体现了宋代诗歌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司马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