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寿安杂诗十首·永济渡二首
洛水寒可涉,长汀柳飞叶。
节物行无期,自与幽怀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洛水的寒冷可以涉渡,长长的河岸柳树的叶子在空中飞舞。时节的流逝似乎没有尽头,我的心情与这幽静的环境相得益彰。
注释
- 洛水:指洛河,古代著名的河流,流经今河南省。
- 寒可涉:寒冷的水流可以涉渡,意指水虽然寒冷,但仍然可以渡过。
- 长汀:指长长的沙洲或河岸。
- 柳飞叶:柳树的叶子在风中飘动。
- 节物:指时节与物候。
- 幽怀:指幽静的心境或情怀。
- 惬:满足、愉悦。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洛水,可以追溯到《诗经》中,洛水是古代文化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清澈和思念。柳树在古代诗歌中常用来表达离别和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退之,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诗人。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兼具文学和史学才华。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司马光晚年,反映了他在政治生涯中经历的沉浮与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生命的思考。诗中透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心灵安宁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永济渡二首》通过清新自然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诗的开头“洛水寒可涉”通过描写洛水的寒冷,展示出一种冷清的环境,但紧接着提到“长汀柳飞叶”,则转向了生机勃勃的意象,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环境的变化,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情感的波动。
“节物行无期”,道出了时间的无尽流逝,然而诗人却选择与自然合一,感受那份幽静的满足。“自与幽怀惬”,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情感的自我调适。这首诗在意象的营造上,利用自然景物传达情感,构建了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洛水寒可涉:描绘了洛水的寒冷,虽然水流冰冷,但依然可以渡过。
- 长汀柳飞叶:描写了长长的沙洲上,柳树的叶子在风中飞舞,展现了一种生机。
- 节物行无期:感叹时节的流逝没有尽头,暗示人生的无常。
- 自与幽怀惬:表达了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心灵得到了平静和满足。
-
修辞手法:
- 对比:寒冷的水与飞舞的柳叶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 拟人:柳叶飞舞给人以生命的感觉,增强了自然的活力。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慨,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洛水:象征着清澈、思念与流逝的时光。
- 柳树:象征着柔情和离别,常用以抒发思乡之情。
- 寒水:象征着人生的艰辛,诗人虽感寒冷,却依然勇敢面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长汀柳飞叶”描述了什么自然现象?
- A. 柳树开花
- B. 柳叶飘舞
- C. 大雪纷飞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洛水寒可____”。
-
判断题:诗歌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内心平静的渴望。(对/错)
答案:
- B
- 涉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名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春望》:杜甫的诗作,写春天的生机与国破家亡的悲痛。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与司马光的作品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李白更多地表达了豪放与孤独,司马光则倾向于内心的宁静与沉思。两者在主题与情感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 司马光《资治通鉴》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宋代诗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