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步至洛滨》

时间: 2025-04-29 04:25:12

草软波清沙径微,手持筇竹著深衣。

白鸥不信忘机久,见我犹穿岸柳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独步至洛滨
作者:司马光 〔宋代〕

草软波清沙径微,
手持筇竹著深衣。
白鸥不信忘机久,
见我犹穿岸柳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漫步到洛滨的情景。柔软的草地、清澈的波纹以及细微的沙路,构成了优美的自然风光。诗人手持竹杖,身穿深色衣服,显得悠然自得。白鸥见到诗人,似乎不相信时间的流逝,依旧在岸边的柳树间飞翔,展现出一种恬淡的心境。

注释:

  • 草软:指草地柔软,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 波清:水波清澈,代表着自然的纯净。
  • 沙径:沙路,行走的路径。
  • 筇竹:一种竹子,多用于行走的拐杖。
  • 深衣:古代的一种衣服,颜色较深,代表一种稳重。
  • 白鸥:一种海鸟,象征自由与宁静。
  • 忘机:指忘却世俗的纷扰与机巧。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白鸥”常象征着自然和自由,反映了诗人追求宁静生活的理想。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擅长诗词,风格质朴自然,常表现对生活的感悟。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晚年,可能是在他隐居时写的,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独步至洛滨》以优美的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自由。在细腻的描写中,诗人通过草地、波水、沙路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诗的开头用“草软波清沙径微”描绘了一个安静的环境,读者仿佛可以感受到柔软的草地与清澈的波光。接着,诗人手持筇竹,穿着深衣,显示出一种淡泊明志的姿态,体现了他对物质追求的超然态度。

在诗的后两句中,白鸥的出现不仅增添了自然的生动感,也象征着诗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鸥鸟的飞翔与诗人静坐形成对比,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他在喧嚣世俗中寻求内心宁静的愿望,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和艺术表现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草软波清沙径微":柔软的草地,清澈的水波,细微的沙路,绘制出一幅恬静的自然图景。
    • "手持筇竹著深衣":手中持竹杖,身穿深衣,表现出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
    • "白鸥不信忘机久":白鸥似乎不相信时间的流逝,反映出一种超脱的心境。
    • "见我犹穿岸柳飞":白鸥见到我依旧在岸边飞翔,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 修辞手法

    • 拟人:将白鸥赋予了情感,表现出它对时光的“不信”。
    • 对仗:诗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悠然自得生活的向往,同时反映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意象分析:

  • :象征着自然的柔和与生机。
  • :代表着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白鸥:象征着自由与宁静,反映诗人心中的向往。
  • :通常象征柔情与思念,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李白
    • C. 司马光
    • D. 白居易
  2. “草软波清沙径微”描绘了怎样的自然景象?

    • A. 喧闹
    • B. 寂静
    • C. 暴风雨
    • D. 繁华
  3. 诗中白鸥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烦恼
    • B. 时间的流逝
    • C. 自由与宁静
    • D. 人际关系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 《山居秋暝》(王维):与《独步至洛滨》相似,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求内心宁静的主题,但更侧重于秋天的萧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司马光传》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