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云协天堑》

时间: 2025-04-27 10:49:11

云协天堑,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

营屯绣错,山形米聚,襟喉百二秦关。

鏖战血犹殷。

见阵云冷落,时有雕盘。

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

看看定远西还。

有元戎阃令,上将斋坛。

区脱昼空,兜零夕举,甘泉又报平安。

吹笛虎牙闲。

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

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海潮·云协天堑
作者: 邓千江 〔金朝〕

云协天堑,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
营屯绣错,山形米聚,襟喉百二秦关。
鏖战血犹殷。见阵云冷落,时有雕盘。
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
看看定远西还。有元戎阃令,上将斋坛。
区脱昼空,兜零夕举,甘泉又报平安。
吹笛虎牙闲。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
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险峻的地势和历史悠久的名川,表达了战争带来的血腥与伤痛以及对英灵的追思。天堑如云,金汤之地的险要,使得自古以来的名藩如皋兰一样屹立。营地如绣花般错落,山峦如米般聚集,秦关的要道在这里。战斗的鲜血依然未干,看到战阵时,云雾冷清,偶尔有雕盘出现。静静地站在边塞楼头,早晨的月亮依旧如玉弓般弯曲。望着西边的定远,元戎的号令清晰,上将的阵地安稳。白昼的空虚消散,夕阳渐渐消逝,甘泉又带来了平安的消息。悠闲地吹着笛子,宴会上陪伴着珠履,歌声轻柔如云鬟。召回英灵,坚毅的魂魄长留在贺兰山。

注释:

  • 云协天堑:形容云层与天堑相互交织的景象,形容地势险要。
  • 金汤地险:形容金汤(即金朝)的地理位置险要,象征着国防的重要性。
  • 皋兰:古代著名的山脉,象征边防。
  • 襟喉:指战略要地,特别是地势险要的地方。
  • 鏖战血犹殷:形容战斗的惨烈,鲜血仍然很深。
  • 雕盘:可能指的是雕刻的盘子,象征着战利品或荣誉。
  • 晓月依旧玉弓弯:晨曦中的月亮弯曲如弓,景象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邓千江是金朝的诗人,以其豪放的风格和对战争的深刻思考而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历史的沧桑和个人的情感纠葛。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金朝时期,正值战乱频仍的时代,诗人通过对历史和战争的反思,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英雄的敬仰。

诗歌鉴赏:

《望海潮·云协天堑》是一首充满豪情与历史感的词作。诗中以雄浑的气势描绘了边关的险要与战斗的惨烈,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英雄壮烈的崇敬。开篇以“云协天堑”引出整个词的背景,再以“金汤地险”进一步强调了这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这样的开篇不仅设定了诗的基调,也为后续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接着,诗人通过对战场的细致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鲜血犹存的景象令人心悸。再到“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则是从惨烈的战争场景转向对宁静美好景象的向往,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整首词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望。诗的最后,以“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收尾,既是对已逝英雄的追忆,也是对未来和平的祈愿,充分展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协天堑:形容云与地势险要的结合,暗示战争的背景。
  • 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金朝的地理位置及历史名地,强调历史的传承。
  • 营屯绣错,山形米聚:描绘营地的美丽与壮观,山势连绵。
  • 襟喉百二秦关:秦关作为战略要地,象征着国家安全。
  • 鏖战血犹殷:战争的惨烈,鲜血未干,反映出战斗的激烈。
  • 见阵云冷落,时有雕盘:战场的冷清,偶有战利品出现,暗示战争的无情。
  • 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晨月的宁静与美好,形成与战争的对比。
  • 看看定远西还:展望未来,寻求和平。
  • 有元戎阃令,上将斋坛:提到将领的指挥与安稳。
  • 区脱昼空,兜零夕举:白昼消逝,夕阳渐隐,暗示时间的流逝。
  • 甘泉又报平安:甘泉带来的好消息,象征着希望。
  • 吹笛虎牙闲:悠闲的吹笛,代表一种放松与享受。
  • 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宴会的热闹场景,富有生活气息。
  • 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对英雄的召唤与敬仰,表达对故国的眷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晓月依旧玉弓弯”,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的弯曲。
  • 对仗:如“区脱昼空,兜零夕举”,形成整齐的音韵。
  • 拟人:如“甘泉又报平安”,赋予甘泉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集中在对历史战争的反思与对和平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与对英雄的崇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战争的阴霾与不确定性。
  • :象征着坚韧与不屈的精神。
  • 鲜血:象征着战争的惨烈与牺牲。
  • :象征着希望与宁静的未来。
  • 甘泉:象征和平与安宁的回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金汤地险”代表什么?

    • A. 美丽的山水
    • B. 国家安全的重要地理位置
    • C. 战争的开始
    • D. 古老的传说
  2. 诗句“晓月依旧玉弓弯”中“玉弓”比喻什么?

    • A. 美好的回忆
    • B. 皎洁的月亮
    • C. 战争的武器
    • D. 英雄的精神
  3. 诗中提到的“招取英灵”表达了什么?

    • A. 对已逝英雄的追思
    • B. 对未来的恐惧
    • C. 对战争的厌倦
    • D. 对生活的享受

答案: 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描绘勇猛与豪情。

诗词对比:

  • 《登高》 (王之涣) vs 《望海潮·云协天堑》:两者都表现了对历史的思考与自然的描绘,但前者更注重景物描写,后者则更强调历史与战争的沉重。

参考资料:

  • 《金朝诗词选》
  • 《古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