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中元感怀仍次前韵》
时间: 2024-09-19 20:44: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贺新郎 中元感怀仍次前韵》
作者:陈维崧 〔清代〕
节届中元矣。九门边冷云新画,明罗叠水。朝罢千官纷笑语,知我凝情有几。悄背著红墙流涕。惨不成行西苑柳,奈秋来是物犹如此。能禁得,几场雨。总调姜橘徒然耳。想珊珊魂来也怯,路三千里。亟倩兰陀张净馔,抛作贝多罗子。早勘破人间生死。觉路莲灯飘万盏,尽胭脂倾向银塘里。化一片,彩霞起。
白话文翻译
在中元节到来的时刻,九门外的冷云仿佛被新画上了,明亮的水波层叠。早朝结束后,千官纷纷笑语,我却知道自己内心的凝重有多少。悄悄地在红墙背后流下泪水,悲惨得像西苑的柳树,秋天来临,万物依旧如此。能忍受得了几场雨呢?姜橘的调味听来都是徒劳。想到那遥远的灵魂,心中不免怯懦,路途上有三千里。急忙请兰陀准备美食,抛弃成了贝多罗子。早已看破了人间的生死,发现路上莲灯飘荡万盏,尽是胭脂倾泻向银塘。化作一片,彩霞升起。
注释
- 中元:农历七月十五日,祭祀祖先的节日。
- 九门:北京城的九个城门,象征着城市。
- 冷云:指天气寒冷的云,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
- 西苑柳:指西苑的柳树,象征着悲伤和离别。
- 姜橘:比喻无用的东西。
- 贝多罗子:佛教中一种供品,象征着清净和解脱。
- 莲灯:灯笼,象征着光明和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6-约1680),字士俊,号渔山,晚号山人,清代诗人、词人,以其词风清丽脱俗而闻名。他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及对社会的思考,关注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中元节,表达了作者对时节变迁的感悟和对逝去之人的怀念,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对生死的思考,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和哲理深度。
诗歌鉴赏
《贺新郎 中元感怀仍次前韵》是一首情感深沉的词作,展现了作者在中元节这一特殊时刻的内心感受。诗中通过描绘冷云、明水与朝官的笑语,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与忧伤。面对美好的景象,作者却无法融入其中,内心的凝重与外界的欢愉形成鲜明的冲突。
诗中“悄背著红墙流涕”一句,生动地传达了作者的悲伤与无奈,仿佛在诉说着对逝者的思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西苑的柳树象征着离别与哀伤,秋天的到来则更增添了诗人的忧愁。最后几句,作者通过“莲灯飘万盏”,描绘出一种希望与光明的意象,似乎在黑暗中寻求一丝慰藉,表达了对生死的超脱与思考。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诗意,情感的层层递进使得读者在感受到作者悲伤的同时,也能体会到那份超越生死的哲理思考,表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节届中元矣:表明时间背景,为中元节。
- 九门边冷云新画,明罗叠水:描绘出冷清的环境与美丽的水波,形成反差。
- 朝罢千官纷笑语:表现朝廷官员的热闹气氛。
- 知我凝情有几:表达作者的内心忧伤。
- 悄背著红墙流涕:隐秘地流泪,令人心痛。
- 惨不成行西苑柳:西苑的柳树象征着悲伤,秋天的景象让人感到物是人非。
- 奈秋来是物犹如此:感叹秋天的到来,万物依旧。
- 能禁得,几场雨:表达内心的无奈与无法承受的情绪。
- 总调姜橘徒然耳:姜橘的调味是徒劳,暗示了生活的无意义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 想珊珊魂来也怯,路三千里:思念逝者的灵魂,心中感到恐惧与孤独。
- 亟倩兰陀张净馔:请求准备美食,象征着对美好的向往。
- 抛作贝多罗子:抛弃世俗的欲望,追求心灵的宁静。
- 早勘破人间生死:早已看透生死的道理。
- 觉路莲灯飘万盏:灯笼象征光明,带来希望。
- 尽胭脂倾向银塘里:形象地描绘出美丽的场景,暗含对生活的感慨。
- 化一片,彩霞起:最后的美好意象,象征着希望与新的开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中元节比作秋天的到来,象征着生命的轮回。
- 拟人:将“莲灯飘万盏”赋予生命,表现出一种灵动感。
- 对仗:如“朝罢千官纷笑语,知我凝情有几”,形成鲜明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中元节的主题,表达了对已逝者的思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死亡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冷云:象征孤寂与忧愁。
- 明水:象征美好与希望。
- 红墙:象征内心的隐秘与悲伤。
- 柳树:象征离别与哀伤。
- 莲灯:象征光明与指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中元节主要是为了祭祀哪类人物? a. 英雄
b. 祖先
c. 名人 -
诗中提到的“九门”指的是哪个城市的城门? a. 南京
b. 北京
c. 上海 -
“悄背著红墙流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高兴
b. 悲伤
c.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对时节变迁的感悟与情感。
- 苏轼的《水调歌头》: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诗词对比:
- 陈维崧《贺新郎 中元感怀仍次前韵》与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陈维崧更侧重于生死哲理的思考,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个人情感的细腻。
- 王安石《泊船瓜洲》与陈维崧的作品:王安石的作品则更具历史感与人生哲理,对比之下,陈维崧的作品则更为情感细腻,展现了个体内心的挣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词人研究》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的美学》
- 《李清照与她的诗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