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其一 告词》
时间: 2025-01-11 07:40: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贺新郎 其一 告词》 作者: 卢青山
笑眼和君说记当年巴人酒佐,几人目侧?一旦大贤为虎变,费煞人间心血。尚不许愁人稍歇。荡尽春江无限水,问辛公何苦挥狂笔?添季子,夜郎咽。平丘涨海天倾北。剩荒荒江潭老树,暮摇朝曳。死了田横良已已,累却知音五百。算不比君心若铁。逐向西伯利亚老,又分明兀兀盘胸结。这一笑,谁会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开头提到与朋友欢聚时的情景,回忆起当年喝巴人酒的日子,问有多少人曾在旁侧耳倾听?一旦有大贤之士变得如同猛虎,费尽心力于人间的纷扰,难道就不允许愁苦的人稍微放松一下吗?春江的水流荡漾,几乎无穷无尽;我想问辛公(辛弃疾),你为何要挥舞狂放的笔?又说到季子(季羡林),夜晚的情景令人感慨。平丘如海,天色倾斜北方。只剩下那荒凉的江潭和老树,随风摇曳,朝夕相伴。田横的死已经过去,然而我却依然累积着那五百个知音的回忆,怎么能与君的心肠比拟?向西伯利亚的古老传说走去,似乎又清晰地感受到那种无奈的情感。这一笑,谁能理解其中的深意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巴人酒:指古代巴地的美酒,象征着欢聚和快乐。
- 大贤为虎变:比喻有才华的人在乱世中变得如猛虎般凶猛。
- 辛公:指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
- 季子:可能指季羡林,强调文化情怀。
- 田横:指历史上的田横,因忠义而死,象征着英勇和悲壮。
典故解析:
- 田横:田横是汉朝的忠臣,因不愿归附敌国而死,成为忠义的象征。
- 辛弃疾:南宋词人,以豪放的风格著称,常抒发对国家和历史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青山,现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情和历史为主题,善于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个人的生活体验和历史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当代,反映了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和对人生态度的感悟,诗中融入了对友情、历史和个人情感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贺新郎 其一 告词》通过回忆与朋友的欢聚和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反思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春江”、“巴人酒”,这些都营造出一种悠远而温情的氛围。诗人在大贤之士的变化中看到了世事的无常,感慨于人间的辛劳和愁苦,进而引发对自我内心的探讨。
诗歌的情感基调在于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思考。尽管诗人感受到了一种无法言说的孤独和无奈,但在反复的自我问询中,似乎又找到了与知音共鸣的慰藉。尤其是“这一笑,谁会得”的结尾,既是对人生的感慨,也是对人际关系的一种无奈和释然,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更显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笑眼和君说记:以轻松的口吻开始,展现与朋友的亲密。
- 几人目侧:询问当年有多少人参与,体现对过去的珍视。
- 一旦大贤为虎变:引出对历史人物的思考,感叹人事变迁。
- 尚不许愁人稍歇:表达对人间辛苦的同情。
- 荡尽春江无限水:春江水流暗示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问辛公何苦挥狂笔:对辛弃疾的敬仰与疑问,反映文学与历史的联系。
- 添季子,夜郎咽:结合现实与历史,表达情感的复杂。
- 平丘涨海天倾北:描绘自然景象,象征人生的起伏。
- 剩荒荒江潭老树:反映孤独与岁月的流逝。
- 死了田横良已已:追忆忠义之士,传递历史的感慨。
- 算不比君心若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对比。
- 逐向西伯利亚老:象征着对历史的追寻与思索。
- 这一笑,谁会得:提出疑问,留给读者深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为虎变”比喻大贤之士在世事变迁中的变化。
- 拟人:春江水流动的描写,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暮摇朝曳”,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怀旧与反思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历史的追忆及对人生苦乐的深刻理解。诗人在困惑与追寻中,展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
- 巴人酒:代表着友谊与欢聚的美好时光。
- 老树:象征着岁月的沉淀与孤独的情感。
- 田横:历史中的忠义象征,带来对英雄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巴人酒”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忧伤
- C. 胜利
- D. 失落
-
“一旦大贤为虎变”的意思是什么?
- A. 大贤之士变得凶猛
- B. 大贤之士变得和平
- C. 大贤之士变得懦弱
- D. 大贤之士变得无情
-
诗的最后一句“这一笑,谁会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与无奈
- C. 愤怒
- D. 满足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可以与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进行对比,两首诗都展现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但卢青山的诗更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和对历史的思考,而辛弃疾则展现出更为豪放的气概和对国家的忧虑。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现代诗人作品集》
- 《诗词研究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