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其二 己丑新正》
时间: 2025-01-11 21:52: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 其二 己丑新正
作者: 杨慎 〔明代〕
自寿一杯,休行吟泽畔,兀坐山隈。
笑穷兵独舞,干戈载戢,却胡长啸,铅椠何才。
归去来兮,呜呼老矣,生入玉门何日哉。
新春好,且提壶沽酒,共赏花开。
催花击鼓如雷。酒色似蒲桃初发醅。
任天河水泻,流干银汁,月轮桂老,撑破珠胎。
岛上红云,洞中香雪,醉倒花娘锦被堆。
与君约这醉乡深处,不饮休来。
白话文翻译
我为自己祝寿,举杯邀饮,暂时不在泽边吟唱,独自坐在山旁。
笑看穷困的士兵独自舞蹈,战争已停止,何必长啸感慨,铅笔和印刷术又有什么用呢?
归去吧,唉,我已年老,到何日才能再生入玉门呢?
新春来临,快来提壶秉酒,共同欣赏花开。
催促花开如雷鸣鼓声,酒味如同刚酿成的蒲桃酒。
任凭天河的水流淌,流干了银色的汁液,月亮的光辉如桂树的老根,撑破了珠胎。
岛上红云飞舞,洞中香雪飘荡,醉倒的花娘被锦被堆积。
与你约定在这个醉乡的深处,不喝酒不回去。
注释
- 自寿:为自己祝寿。
- 兀坐:独自坐着。
- 穷兵独舞:指困窘的士兵仍在舞动,形容战争状态。
- 干戈载戢:战争已经平息。
- 铅椠:指印刷术。
- 玉门:古代通往西域的关口,象征着人生的归宿。
- 催花击鼓:形容春天来临,催促花开。
- 蒲桃初发醅:形容酒刚酿成,味道鲜美。
- 月轮桂老:指月亮渐渐变老,桂树的根也老了。
- 醉乡深处:指醉酒的乐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慎,明代诗人、文学家,字次公,号惭愧楼主,后世称其为“杨惭愧”。他以才华横溢和作品独特著称,尤其善于诗词,风格豪放。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己丑年新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及对春天的欢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沁园春 其二 己丑新正》是一首充满生活情趣和哲理思考的诗歌。诗人首先以自寿为引子,展示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强调在纷扰的社会中要保持内心的宁静。“自寿一杯,休行吟泽畔,兀坐山隈”,这几句展现了诗人对物质和名利的超然,选择在山中安静地享受生活。
接着诗人通过对战争的感慨“笑穷兵独舞,干戈载戢”,表现出对时代的无奈与对人生的思考。这里,诗人不仅在回顾过去的动荡,也在反思个人的存在价值,铅椠的提及更是突显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随着诗调的转变,诗人对新春的欢愉表达得淋漓尽致,“新春好,且提壶沽酒,共赏花开”,这展示了诗人在面对人生的困惑时仍旧选择了乐观与享受。之后的描绘如“催花击鼓如雷”、“酒色似蒲桃初发醅”,将春天的生机与酒的醇美融为一体,传达出一种醉生梦死的洒脱情怀。
整首诗在情感上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对人生苦短的叹息,另一方面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终以“与君约这醉乡深处,不饮休来”收束,既是对友人的期望,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执着与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寿一杯,休行吟泽畔,兀坐山隈”:开篇自祝,表达对生活的淡泊。
- “笑穷兵独舞,干戈载戢,却胡长啸,铅椠何才”:对社会动荡的无奈和对个人价值的反思。
- “归去来兮,呜呼老矣,生入玉门何日哉”:对年老和归宿的思考,表现出对生命的感慨。
- “新春好,且提壶沽酒,共赏花开”:转向春天的欢愉,展现乐观情绪。
- “催花击鼓如雷”:形容春天的气氛热烈。
- “任天河水泻,流干银汁,月轮桂老,撑破珠胎”:通过自然描写传达时间流逝的感慨。
- “岛上红云,洞中香雪,醉倒花娘锦被堆”:描绘美丽的春景,增加诗的生动感。
- “与君约这醉乡深处,不饮休来”:结束语中表达与友人共醉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酒色似蒲桃初发醅”,通过比喻增强了酒的美味感。
- 对仗:“岛上红云,洞中香雪”,显示出诗人的修辞工整。
- 拟人:如“醉倒花娘”,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呈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生机与希望。
- 酒:象征欢愉与洒脱。
- 花:象征美好与短暂。
- 云与雪:象征自然的美丽与纯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玉门”是指什么?
- A. 一种酒
- B. 古代的关口
- C. 一种植物
- D. 诗人的家乡
-
诗中“催花击鼓如雷”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春天的热闹
- B. 对战争的反思
- C. 对酒的赞美
- D. 对友人的思念
-
诗人对老年的感慨主要体现在?
- A. 生入玉门何日哉
- B. 笑穷兵独舞
- C. 提壶沽酒
- D. 与君约这醉乡深处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现出对人生的洒脱与对美酒的热爱,但更加豪放,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
- 杜甫《月夜忆舍弟》:则更多地表现出对亲情的思念和对人生苦难的反思,风格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杨慎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