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时间: 2025-01-11 06:07: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贺新郎
作者: 俞士彪 〔清代〕
寂寂重门闭。镇黄昏懒挑兰灺,半閒鸳被。
万点潇潇无情雨,时向纱窗飞坠。
恰也似伴人愁泪。谁说春宵非易得,
怎浑如秋夜难成寐。无语处,暗憔悴。
天公料得无私意。想人间昏昏晓晓,
一般况味。可惜少年行乐事,大半输他梦里。
酒醒后小楼遍倚。独自三更凝望久,
但春山烟树春江水。离别恨,倩谁寄。
白话文翻译:
在寂静的重门紧闭之时,黄昏的景象令人懒得去挑开兰花的帷幕,半躺在鸳鸯被中。
无情的雨点像万颗泪珠一样,时不时地飘落在纱窗上。
这情景恰似伴随我的愁苦泪水。谁说春夜不易得,
怎么反而觉得秋夜难以入睡呢?在无言的地方,暗自憔悴。
天公难道没有私情?想想人间的昏黄与微曦,
又是一种相似的滋味。可惜年轻时的欢娱事,大半都输给了梦中。
酒醒后,我独自倚靠在小楼上,凝望了很久,
只见春天的山、水、树色朦胧。离别的恨,谁来寄托呢?
注释:
- 重门: 指重重的门,象征着封闭与孤寂。
- 兰灺: 兰花的帷幕,象征着优雅和柔美。
- 潇潇: 形容细雨纷飞的样子。
- 恰也似: 正如,表示比喻。
- 春宵: 春天的夜晚,通常被认为是美好的时光。
- 成寐: 指入睡。
- 暗憔悴: 形容人在忧愁中默默消瘦。
- 倩: 请托,寄托的意思。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春宵”与“秋夜”,是对比春季和秋季夜晚的情感体验,传统上春宵被视为浪漫的象征,而秋夜则多了几分孤独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士彪,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常体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诗风多以抒情为主,常借景抒情,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但个人的情感孤独依旧是诗人思考的重点。诗中反映了对青春与离别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隐痛。
诗歌鉴赏:
整首《贺新郎》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现了一种对青春与快乐的追忆以及对离别的无奈。诗人以重门之闭、黄昏之懒、无情雨滴等意象,构建出一种沉郁的氛围,令人感受到内心的孤独与忧伤。诗中反复提到的“春宵”与“秋夜”形成鲜明对比,春宵象征着美好与期待,而秋夜则暗示着孤独与无法入眠。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苦楚的无奈,展现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陷入的情感困境。
通过对春江水、山烟树的描写,诗人也传达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最后一句“离别恨,倩谁寄”,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无法寄托的愁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诗的开头“寂寂重门闭”,营造出一种封闭与孤独的氛围。
- “镇黄昏懒挑兰灺,半閒鸳被”,描写了黄昏时分的懒散与闲适,但内心却充满愁苦。
- “万点潇潇无情雨”,通过雨点比喻泪水,表达了内心的无奈。
- “谁说春宵非易得”,质疑对春夜的轻视,反映出对快乐时光的渴望。
- “天公料得无私意”,表明对命运的不满,感叹生活的无情。
- “可惜少年行乐事”,感慨年轻时光的流逝与逝去的欢乐。
修辞手法:
- 比喻: 雨点比作泪水,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使得诗句更具韵律感。
- 拟人: “天公料得无私意”,赋予自然以情感,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探讨了青春的短暂与离别的无奈,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门: 代表孤独与封闭。
- 黄昏: 象征着一天的结束与情感的沉淀。
- 无情雨: 代表忧伤与泪水。
- 春宵、秋夜: 分别象征着快乐与孤独。
通过这些意象,诗人展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离别的感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无情雨”比喻什么? A. 细雨
B. 泪水
C. 秋风
D. 春光 -
诗中提到的“春宵”代表什么? A. 美好的时光
B. 忧伤的记忆
C. 难以入眠
D. 时光的流逝 -
“离别恨,倩谁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离别的无奈与思念
C. 对青春的怀念
D. 对快乐的追求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离别的感伤。
- 苏轼的《水调歌头》:探讨人生哲理与情感,具有相似的抒情特点。
诗词对比:
- 比较俞士彪的《贺新郎》和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达了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但俞士彪更显内敛,李白则更加豪放。两者在意象运用上各具特色,前者偏重于细腻感受,后者则展现出豪放的个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赏析》
- 《中国古代诗词史》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代诗词的美学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