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 涂次寄家书作》

时间: 2025-01-10 22:25:10

闷倚水窗寒。

波纹似泪斑。

仗轻身、暂放心闲。

书罢家言心耿耿,□□□、上眉端。

遥忆母慈颜。

何时绕膝前。

怅云天、别绪频牵。

喜得归宁期已近,凭尺素、报平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唐多令 涂次寄家书作
作者: 吴尚憙 〔清代〕

闷倚水窗寒。波纹似泪斑。
仗轻身暂放心闲。
书罢家言心耿耿,上眉端。
遥忆母慈颜。何时绕膝前。
怅云天别绪频牵。
喜得归宁期已近,凭尺素报平安。

白话文翻译

我无聊地倚靠在水窗边,寒意袭人,窗外波纹荡漾,仿佛泪水斑斑。
轻松的身体暂时放下心中的烦恼。
写完了家书,心中仍然挂念,眉头紧锁。
遥想母亲慈祥的面容,不知何时能在膝前相聚。
感到天边的离愁别绪时常萦绕。
幸好归家的日子已不远,借着这封信传递我的平安。

注释

  • 闷倚:无聊地倚靠。
  • 水窗:窗外有水,可能是河流或湖泊。
  • 波纹:水面波动的痕迹。
  • 仗轻身:轻松的身心。
  • 耿耿:心中挂念,忧虑。
  • 慈颜:慈祥的面容。
  • 绕膝:在腿边,指亲密的陪伴。
  • 云天:天际,指离愁别绪。
  • 归宁:回家团聚的日子。
  • 尺素:指书信,古时以纸为尺,形容书信的珍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尚憙,清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擅长词作,情感细腻,常以个人经历和家庭情感为题。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寄家书之际,表现诗人对家庭的思念与期盼,反映了清代社会对家庭关系的重视以及士人对母亲的深厚情感。

诗歌鉴赏

《唐多令 涂次寄家书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与归家的渴望。词的开头通过“闷倚水窗寒”描绘了一个孤独的身影,营造出一种寂寞而寒冷的氛围。水窗的波纹像泪水一样,直击心灵,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忧伤与惆怅。

接下来的“书罢家言心耿耿”进一步揭示了他在写信时的复杂心情,虽然写完了家书,却无法释怀,思念的情感依然如影随形。对母亲慈颜的怀念,让人感受到那份浓厚的亲情与无尽的牵挂。

词的结尾则转为积极,表达了对归家的期待与喜悦,“喜得归宁期已近,凭尺素报平安”,在沉重的思念中浮现出一丝希望,显示了人们对团圆的向往与珍惜。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既展现了个人情感,又折射出家庭与母爱的普遍主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闷倚水窗寒”:诗人无聊地倚靠在寒冷的水窗旁,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2. “波纹似泪斑”:窗外的波纹像泪水一样,暗示着内心的忧伤。
  3. “仗轻身暂放心闲”:轻松的身体暂时放下心中的烦恼,表现出一种放松的状态。
  4. “书罢家言心耿耿”:写完家书,心中仍然挂念,体现出对家人的深切思念。
  5. “遥忆母慈颜”:遥想母亲的慈祥面容,增强了思念的情感。
  6. “何时绕膝前”:表达对与母亲相聚的渴望。
  7. “怅云天别绪频牵”:抒发对离别的惆怅与思念。
  8. “喜得归宁期已近”:期待归家的日子不远,带来希望。
  9. “凭尺素报平安”:通过书信传达自己的平安,展现对家庭的关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波纹比作泪斑,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拟人:将云天的离愁拟人化,使情感更具表现力。
  • 对仗:如“书罢家言心耿耿,上眉端”,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突出家庭亲情、思念与归属感,表现了离别的苦楚与团圆的喜悦,体现了人类对美好家庭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窗:象征思念与孤独,反映内心的情感状态。
  • 波纹:代表泪水与忧伤,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母亲:象征温暖与慈爱,是诗人最深的情感寄托。
  • 尺素:象征书信,承载着思念与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水窗”象征什么? A. 孤独
    B. 快乐
    C. 恋爱

  2. 诗人对母亲的情感是什么样的? A. 无所谓
    B. 深切思念
    C. 反感

  3. “喜得归宁期已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失落
    B. 期待
    C. 生气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现思乡之情,但更侧重于个人孤独的情感,而吴尚憙的词则更注重亲情的温暖与牵挂。
  • 杜甫的《春望》:描绘了国家与家庭的双重思念,形成与吴尚憙诗中家庭情感的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吴尚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