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于司空二十五丈新卜城南郊…奉献兼呈李裴相公》
时间: 2025-01-10 22:46: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德承昌运,三公翊至尊。
云龙谐理代,鱼水见深恩。
别墅池塘晓,晴郊草木蕃。
沟塍连杜曲,茅土盛于门。
卜筑因登览,经邦每讨论。
退朝鸣玉会,入室断金言。
材俊依东阁,壶觞接后园。
径深云自起,风静叶初翻。
宰物归心匠,虚中即化源。
巴人宁敢和,空此愧游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德之治和人间深情的赞美。开篇提到承载伟大运势的德行,彰显三公对皇帝的辅佐,云龙象征着朝代的和谐,鱼水则比喻着深厚的恩情。接下来的描绘展现了别墅的清晨池塘、阳光明媚的郊野和繁茂的草木。诗中还提到沟渠与杜曲相连,门前茅土丰盛,隐喻着富饶的生活。卜筑的过程让人思考国家治理,朝廷的退朝会有如玉音响起,进入室内则是切实的深思。最后描绘了东阁的英才与后园的美酒,深径中的云朵和宁静的风声,尽显闲适与和谐。诗的结尾则提到巴人不敢和谐共处,暗含了对外族的自愧与思考。
注释
- 一德:指一切美德或道德的力量。
- 三公:古代中国的高官,指宰相及其辅佐者。
- 云龙:比喻高贵与和谐的象征。
- 鱼水:比喻恩情深厚的关系。
- 卜筑:指建造房屋。
- 退朝:指官员结束朝会。
- 鸣玉会:指一种象征美好的聚会。
- 巴人:指巴国的人,古代指代一些少数民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权德舆(约736-799年),字绍甫,唐代诗人,官至礼部尚书,以诗名扬,作品风格多样,擅长五言绝句和律诗。他的诗歌常反映社会现实,情感真挚,具有较强的历史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盛世时期,背景是作者在城南郊居住期间,目睹周围环境的优美和社会的繁荣,表达了对国家和谐与个人生活的满意。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与社会和谐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政治清明和人际关系的深刻认识。诗人通过清晨的池塘、郊野的草木,传达了一种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生活状态,暗示了良好的德治所带来的繁荣。前半部分的描绘,充满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治理的思考;而后半部分则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诗中所运用的比喻手法,如“鱼水见深恩”,生动地表达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最后一句“巴人宁敢和,空此愧游藩”,更是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对外族关系的反思体现得淋漓尽致。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还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与人们的情感状态,展现了唐代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湛技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德承昌运:强调道德的力量是国家兴盛的基础。
- 三公翊至尊:三公辅佐皇帝,体现了忠诚与责任。
- 云龙谐理代:比喻和谐的社会秩序。
- 鱼水见深恩:象征深厚的人际关系。
- 别墅池塘晓:描绘晨光中的宁静环境。
- 晴郊草木蕃:表现郊外生机勃勃的景象。
- 沟塍连杜曲:自然环境的和谐美。
- 茅土盛于门:富饶的象征。
- 卜筑因登览:建造房屋的原因与思考。
- 经邦每讨论:治理国家的必要思考。
- 退朝鸣玉会:朝会结束后的美好聚会。
- 入室断金言:室内的深思熟虑。
- 材俊依东阁:英才聚集在东阁。
- 壶觞接后园:后园的美酒相接。
- 径深云自起:小径深邃,云气自升。
- 风静叶初翻:宁静的环境,初翻的叶子。
- 宰物归心匠:对事物的理解与把握。
- 虚中即化源:在虚无中寻找本源。
- 巴人宁敢和:外族不敢与之和谐。
- 空此愧游藩:内心的惆怅与自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龙”、“鱼水”,形象生动。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多处使用排比句,增强了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国家治理与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强调了道德与和谐的重要性,体现了唐代社会的繁荣与诗人的理想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龙:象征高贵与和谐。
- 鱼水:深厚的情感。
- 池塘、草木: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活力。
- 东阁、后园:文化与生活的交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三公”指的是: A. 三位皇帝
B. 三位高官
C. 三位诗人
D. 三个国家 -
“鱼水见深恩”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自然景观
B. 深厚的人际关系
C. 国家治理
D. 个人情感 -
诗中描绘的自然环境主要是: A. 荒凉
B. 繁茂
C. 灰暗
D. 寒冷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李白与权德舆的作品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社会的思考,但李白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宣泄,而权德舆则偏向于对社会和谐与政治的观察,二者风格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权德舆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