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尉别二首》
时间: 2025-02-04 15:35:08意思解释
送陈尉别二首
作者:李吕 〔宋代〕
原文展示
试吏谁云百寮底,长材元是万夫雄。
锥刀垄断焉能较,泾渭区分独至公。
顾我每惭天下拙,辱君见许古人风。
明年还忆蓬蒿径,身在瀛洲雨露中。
白话文翻译
试用的官员,谁说这是百官之下?
真正的材干,原本是万众中最出众的。
锥刀能否划分精细,泾与渭的水流才是清澈分明的。
我常感到愧疚于世,愧对君子所希望的古人风范。
明年我还会怀念那蓬蒿小径,身在瀛洲的雨露之中。
注释
- 试吏:指的是刚任职的官员。
- 百寮:指的是百官,意指官场。
- 长材:指的是有才能的人。
- 锥刀:比喻工具,暗指官员的能力。
- 泾渭:比喻清晰的界限,泾水与渭水的分流。
- 古人风:指古代士人的风范。
- 蓬蒿径:意指野外的小路,象征淳朴的生活。
- 瀛洲:传说中的仙岛,象征理想的生活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吕是宋代的诗人,以清新高远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表达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常用自然景物作为抒情的载体。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李吕送别陈尉之际,表达了对友人前程的祝福与自己内心的惆怅。诗中融合了对官场的感慨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送陈尉别二首》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作,诗中既有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也流露出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深思与不安。开篇用“试吏”引入,突出了官场的复杂与挑战,表达了作者对官员角色的思考与对清白公正的追求。接下来的“锥刀垄断”,则用比喻手法描绘了官员的能力与局限,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公正的关注。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自谦的方式表达了对自身能力的懷疑,认为自己未能达到古人所期望的风范,体现了对传统价值的认同与对自我的反思。而最后一句“明年还忆蓬蒿径”,则寓意着对未来的期盼与对简单生活的怀念,充满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试吏谁云百寮底:质疑官场的真相,暗示官员的真实能力。
- 长材元是万夫雄:真正的才能源于众人之中,强调人才的珍贵。
- 锥刀垄断焉能较:比喻官员的能力有限,难以细致比较。
- 泾渭区分独至公:强调清晰的道德标准,象征公正。
- 顾我每惭天下拙:表达自我怀疑和对传统士人理想的不满。
- 辱君见许古人风:对君子理想的向往,感到愧疚。
- 明年还忆蓬蒿径:表达对未来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官员比作“锥刀”,形象生动。
- 对仗:如“泾渭区分”,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自谦:通过自贬的方式来表达对友人的祝福。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思考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与对自身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泾渭:象征公正与清晰的道德标准。
- 蓬蒿:代表简单自然的生活,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瀛洲:象征理想与希望,体现了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试吏谁云百寮底”中的“试吏”指的是: A. 新任官员
B. 退休官员
C. 官场老手
D. 商人 -
诗中提到的“泾渭”象征: A. 财富与贫穷
B. 清晰的道德标准
C. 人生的无常
D. 自然的美好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赠卫八处士》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李白《送友人》: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但更强调豪情与壮志,展现不同的离别风格。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侧重于友情的深厚与离别的感伤,体现出诗人对友人前途的祝福。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李吕诗文集》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