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勉粹夫进学兼示诸子》

时间: 2025-04-29 04:19:06

閒忆当年闯孔门,未能无意觉斯民。

浮名浮利虽关命,多病多愁故恼人。

九十春光浑易老,二三子者莫因循。

老夫耄矣诚堪笑,何惜同来试问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闲忆当年闯孔门,未能无意觉斯民。
浮名浮利虽关命,多病多愁故恼人。
九十春光浑易老,二三子者莫因循。
老夫耄矣诚堪笑,何惜同来试问津。

白话文翻译:

我时常回忆起当年闯入孔子的学堂,却未曾真正意识到百姓的疾苦。
追求浮名浮利虽然与人生息息相关,但多病多愁却常常令我烦恼。
九十年的春光转瞬即逝,年轻人们不要因循守旧。
老夫已经年迈,确实让人觉得可笑,何必在乎同伴一同来问路呢?

注释:

  • 孔门:指孔子的学堂,象征着儒家学说和教育。
  • 斯民:指百姓,强调对民众生活状态的关心。
  • 浮名浮利:指虚荣的名声和利益,强调对物质的追求。
  • 多病多愁:形容身体多病,内心忧愁。
  • 因循:指墨守成规,不思进取。
  • 老夫耄矣:老者已年迈,表明作者的年龄和心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吕,宋代诗人,生平资料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诗人年老之时,回首往昔,感慨人生,激励后辈要努力进取,不必沉溺于浮名浮利。

诗歌鉴赏:

《诗勉粹夫进学兼示诸子》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回忆自己年轻时的求学经历,表达了对当今年轻人的寄望与劝诫。开篇以“闲忆当年闯孔门”引入,勾勒出诗人对往昔求学时光的怀念。然而,随着时光的推移,他渐渐意识到,知识的追求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更与社会的安危、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浮名浮利虽关命”,这句揭示了社会浮躁的现实,诗人并不否认名利的重要性,但他更看重内心的安宁与真实的生活。接着,诗人以“九十春光浑易老”提醒年轻人,时光是无情的,年华易逝,不应该沉迷于过去的荣耀或现状的安逸,而应当不断进取,开拓新的可能。

最后一句“何惜同来试问津”则流露出诗人的豁达与宽容,尽管年迈,他仍愿与年轻人一起探索未知的世界,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令人敬佩。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闲忆当年闯孔门:回忆年轻时进入孔子学堂的经历。
    2. 未能无意觉斯民:未能意识到百姓的生活困境。
    3. 浮名浮利虽关命:虚荣的名声和利益虽重要,但不应是追求的全部。
    4. 多病多愁故恼人:身体多病,内心忧愁,令人烦恼。
    5. 九十春光浑易老:九十年的春光转瞬即逝,时光易逝。
    6. 二三子者莫因循:年轻人应当积极进取,不要墨守成规。
    7. 老夫耄矣诚堪笑:老者年迈,确实有些可笑。
    8. 何惜同来试问津:与年轻人一起探索未知的道路。
  •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比年轻人的追求与老年人的感慨,突出时光的流逝。
    • 隐喻:孔门隐喻着知识的殿堂,表达人们对求知的渴望。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年轻人的期望,希望他们不忘社会责任,勇于追求知识,同时也反思个人的经历与价值。

意象分析:

  • 孔门:象征着知识与教育。
  • 浮名浮利:象征着世俗的追求与生活的困扰。
  • 春光: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年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怀念的是哪一段经历?

    • A. 参加科举
    • B. 闯入孔门
    • C. 旅行
    • D. 结婚
  2. 诗中提到的“浮名浮利”指的是什么?

    • A. 真正的幸福
    • B. 虚荣的名声与利益
    • C. 朋友的支持
    • D. 文化的传承
  3. 诗人对年轻人的期望是什么?

    • A. 沉迷于享乐
    • B. 墨守成规
    • C. 积极进取
    • D. 忘记过去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将进酒》 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与李吕:李白的诗多表现豪放之情,而李吕则更显沉思与反思。两者在表达情感和主题思想上存在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